你的位置: 句子 > 范文 > 导航 >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七篇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3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七篇。

接下来怡心句子网的编辑为大家介绍有关“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的一些内容。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画好的花的轮廓上用渐变色表现花的色彩。

2、迁移已有的色系经验,运用多种调色方法表现花的美丽。

3、能细致地在花瓣中填色,体验运用色彩带来的愉悦。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一些有关花卉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

2、轻松的背景音乐磁带、录音机。

3、幼儿用书:《花越开越大》、蜡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再次欣赏有关花卉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

1、教师:这些美丽的花颜色都一样吗?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

(二)幼儿接着上一次活动继续进行创作,同时教师播放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

1、教师提供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讨论涂色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涂色时要注意什么?涂到细小的部位怎么涂颜色不会跑到线外去?

2、幼儿用蜡笔墨纸砚在画纸上进行填色,并讨论用两种颜色搭配表现花的渐变。

3、教师重点围绕渐变色的运用进行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引导他们多画几种形态的花。

(三)分享和展示作品。

可以重点围绕色彩和花的造型进行分享。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的颜色?你最欣赏哪幅画的花瓣造型?

活动反思:

这次的美术活动和以往的美术活动略有不同我们在绘画的基础上还要求幼儿结合用粘贴的方式来制作花心,这个小小的操作让孩子们可是忙坏了,在粘贴完花心后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开始操作,一圈又一圈,小花在阳光、风、雨露的帮助下慢慢长大。孩子们可开心啦,收获满满。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塑料拼板,发展走、跑、跳等动作。体验玩纸板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贴有数字、不同颜色的塑料拼板若干,教师用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快乐的拼板操。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如:颈部运动,上下肢伸展,扭腰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等。

二.自由探索活动

1.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拼板吗?今天我们就和这些漂亮的拼板做游戏,看哪个小朋友和拼板玩得最开心,方法最多。你们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

2.幼儿自由探索玩拼板,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分散在场地上玩,如拼板顶在头上平衡走,跳拼板,绕拼板跑等等。

三.交流分享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玩法,全体幼儿学做。

如:拼板平放于地面单双脚跳,两腿夹拼板跳等。

四.游戏:快乐的小机灵

1.教师引导:小朋友真聪明,玩出这么多的方法。哎!你们看看拼板上都有些什么呀?(数字)下面我们一起和拼板上的数字宝宝做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是小机灵。

2.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

(1)踩拼板。幼儿看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快速跑去踩放在地上的相应的数字拼板。

(2)找朋友。幼儿看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快速跑去找相应的数字拼板,然后合作玩拼板。如出示的卡片是红颜色4,幼儿马上找到红颜色拼板4,并3~4人合作玩拼板。

五.放松活动

教师引导: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拼板们也玩得很高兴,可是它们有点累了,我们和拼板们一起做放松活动吧!

教师带领幼儿坐在拼板上听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能随着乐曲的节奏愉悦地、大胆地表现情绪,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的欢快,能随着乐曲的节奏愉悦地、大胆地表现情绪。

难点:幼儿在表现乐曲中尝试和同伴共同感受欢快、愉悦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材料准备】

“泼水歌”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表演角活动,自由欣赏乐曲、感受乐曲——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体会和同伴相玩乐趣——表演角活动,进一步感受乐曲、体会乐曲

(1)表现角活动:自由欣赏乐曲、感受乐曲告诉幼儿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要想跟着音乐拍手、跳舞都可以,激发幼儿兴趣。

①幼儿在老师的激发下会出现许多情况,如有的幼儿听着音乐会有节奏地拍手,有的幼儿还会跟着音乐跳跳舞,这些都是允许的。

②幼儿自由探索可以有2-3次,老师尽可能在这2-3次活动中吸收多的幼儿参加活动感受乐曲,在表演角活动结束后的讲评中发扬幼儿大胆学习新本领。

(2)和幼儿共同参与表演角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儿童乐园”的游戏经验,如老师说爱玩“翘翘板”,老师就把它变成双手插腰、下蹲的动作随音乐曲跳起来,(跟着就音乐节奏拍二下手,再做“翘翘板”动作二次,同时大声地说出“翘—翘—板”,还可以请幼儿说说再玩玩。

①老师以平等身份和孩子一起玩,幼儿提出什么游戏就可能在乐曲的伴奏下玩起来,如幼儿提出玩“小飞机”,大家就可以随着音乐节奏拍二下手,再作“小飞机”动作(两臂侧平,身体左右侧摆)各一次,同时大声地说出“小飞机”。

②老师以平等身份游戏可有3—4次,同样是尽可能在这3—4次活动中吸收孩子一起玩,在讲评的过程中可以师生同台表演,以此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集体活动:感受乐曲、表现乐曲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1)观看老师的演出。

①老师定期地为幼儿表演一些文艺作品,搞一些文艺作品专场,对幼儿会有很大的影响。让幼儿观看老师表演的“欢乐园”,体会二个人相玩的乐趣能够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模仿欲。

②老师在表演之前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体会老师在乐曲中的情绪、老师在乐曲中的乐趣。

(2)集体活动师生共同感受、表现乐曲。

①老师以“你们想到‘儿童乐园’去玩吗?你们最喜欢玩些什么呢?”引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地提出玩些什么游戏,幼儿讲到玩什么,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跟音乐做动作,边做边说。

这一环节中有许多幼儿会大胆地说了玩诸如“小飞机”“翘翘板”“小转椅”等等,这些内容很多来源于角落游戏,老师应鼓励他们提出玩什么,还要用动作表示出来,再让大家听着音乐学一学。

②以“滚雪球”的方式和幼儿共同游戏。

老师以“你们讲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也想去玩一玩,我要带一个小朋友一起玩,谁愿意和我去‘儿童乐园’呢?”请出一名幼儿跟老师一起舞蹈;第二遍由老师和这个小朋友去请另外二名幼儿,以此类推直至请出全班幼儿。

【延伸活动】

(1)继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情绪、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表演角中学习交换舞伴。

(3)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幼儿创编其他舞蹈动作。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4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撰写人部门

时间活动名称:快乐的小兔

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玩法,引导孩子发展攀爬、翻滚等缓冲动作,巩固孩子双手同时跳跃的技能。

2让孩子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培养孩子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垫子若干块铺成一片草地,录音机、磁带。

关键点: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操节动作。

活动过程:

操作环节操作要点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小兔,师生一起听《小兔跳跳》**,模仿兔子跳和舞蹈,突出小兔活泼可爱。

1、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操节动作。

(1) 伸臂,除了向上伸展外,还向那个方向伸展?(侧平举、后振、上举等)

(2)弯弯腰,还可以向什么方向弯?(向后、向两侧)

(3)踢踢腿,谁能和老师做的不一样?(后踢、侧踢)

(4)蹦蹦跳,可以怎么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单腿跳)

2、带领幼儿跳过小河,来到草地,复习巩固双脚进行跳的技能,鼓励小兔们想出许多办法在草地上玩儿,然后分散到草地上玩耍。

3、集合,让小兔分别说说刚才是怎样玩儿的,并个别演示,然后带领幼儿做如下动作:

(1) 攀爬:双手双膝着地向前,依次向两侧,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2) 滚:像一个皮球,滚到草地的两侧,要求动作轻盈连贯。

4兔子四散到草地上自由地爬行和打滚。

1小兔子躺在草地上,跟着妈妈做了一系列放松的动作。

2.以兔子拉萝卜和在家吃萝卜结束游戏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省编教材中班主题活动六――《我在马路边》中《各种各样的车》生成的一节综合活动《快了爱心车》。

首先,我向大家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车》这一活动时,孩子们对身边的车非常感兴趣,当我问到孩子们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时,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商厦门口看见一辆白色的车,很长,好像是救护车,但上去的不是病人。妈妈说是献血的车。孩子接着问我,老师,献血是不是会打针?很疼的。我告诉孩子:献血是做好事,大家献的这些血是送到医院血库的,是输送给病人,我们献血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我就根据车和帮助别人会感到快乐这个孩子的兴趣点作为切入口。生成了综合活动《快了爱心车》。

二、说理念与教法:

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性的,是将认识纳入他的整个的经验体系之中的。幼儿在行动中不会去区分科学的行动、艺术的行动、社会的行动,幼儿只有综合的行动。也只有坚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才能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因为生活就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因此,我选择了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中的第四个基本理念力求整合。本节活动主要采用了游戏法和情景创设、其次是谈话和操作法。

三、说本次活动的目标:

1.了解每种车都有自己的颜色、用途和标志,掌握标志的意义。知道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体验帮助别人会使自己感到快乐。3、将不完整的汽车添画完整,并能根据标志颜色均匀的涂色。

四、说活动准备:

1.红灯、黄灯、绿灯卡。

2.几种带有标志的特殊车图片。

3.不完整、并没涂色的汽车画图每幼儿一份,彩笔。

4.《爱是LOVE》的音乐。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了猜谜语导入法,孩子们,转转小脑筋猜个小谜语,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起来。我就说出了车的谜面:四脚圆滚滚,眼睛亮晶晶,嘀嘀一声叫,招手过路人。我的语气重点在嘀嘀一声叫,孩子马上猜出是汽车。然后就问谁是坐车来的?你坐的车是什么颜色?你做的车大?还是小?引导幼儿懂得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就是车的用途了,幼儿园的车都是黄色的,哪辆车是你坐的?孩子立刻回答自己坐的是1号车或者2号车,这就引出了车是有标志的。然后在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特殊车辆,出示110,120,119的车辆,让幼儿分别找出车的标志是什么?它的用途,再让幼儿模仿这几种车跑起来的声音,这时的孩子兴趣很高,都乐意学,嘴里发出(危楼危楼)或者(日日)的声音。

在孩子兴趣高涨的时候。活动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分三个环节,重点在第三环节。)首先说说第一个环节,是引出快乐爱心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辆很特殊的车,老师出示自己画的车,其实这辆车不是很特别,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这辆车有什么样的标志?孩子睁大眼睛观察,(因为小孩子的好奇、好胜心特强,都想快点找出不同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都很快的找出了心形标志。老师接着问:你们知道这辆车的名字吗?孩子很好奇,都想知道。老师直接性的告诉孩子,老师给这辆车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爱心车》。然后告诉孩子这辆车名字的由来,开这种车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不管谁有困难都会去帮助他,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看到别人高兴了,听到别人说谢谢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特别的快乐。讲解这种车的意义的同时也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是和谐社会中一种有益的活动。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车的声音:教师说,这辆车跑起来也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又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这时候放《爱是LOVE》的音乐,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欢快、优美。

在听完音乐后,教师出示手机短信引出第三个环节――(智力闯关),师念短信就是闯关条件:第一关:爱心大考验,在这一考验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的方法,情景表演每个孩子都愿意参加,虽然给孩子分了组合作来闯关,但是在某些情景创设中有的孩子还是想积极的参与,比如第一关,一个教师跑进来表演,我家着火了,我该怎么办时,我让第二组的来帮忙,其他组孩子依然说:快打119的电话,有的孩子说快泼水救火。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六、七个情景。有盲人过路、小朋友跌倒、家中进小偷了,邻居奶奶病了,家里没人等。当别人的困难解决的了,对孩子们说谢谢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用谢或者不客气,这样孩子们都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这一环节,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了,虽然有争抢回答参与现象,也不妨碍目标的完成。孩子们都献了爱心,体验了主人的快乐。第二关就是技术大考验,教师出示没有画完整的汽车画,找出哪儿坏了,进行修理就是将画添画完整,在根据上面贴的心形颜色喷喷漆,就是涂颜色。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幼儿的汽车都在不同的地方有损坏,有的在车门、有的车灯、有的轮胎、有的车况。这是教师巡视指导,一边提醒,好好检查,涂色要均匀,这一环节时间比较长,能力差的孩子需要帮助。在孩子们都完成之后,就可以参加第三关,安全知识大考验。教师出示红黄绿灯标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涂色结合成一组,再根据教师事先标好的1、2、3、4、的顺序排好队,参加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孩子兴趣又高涨起来,这时候能力强的孩子能给自己组里的同伴排顺序。孩子们拿着爱心车做交通规则的游戏。

最后老师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最棒的,都可以加入爱心车队了!这时候把爱心车队的标志发给他们,自己贴在额头,(实际上就是在奖励他们。)孩子们都很高兴。接下来放爱心车队的音乐《爱是LOVE》,教师说,走吧,开着我们的爱心车去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吧!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按顺序走出教室。(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一直在一个愉快的氛围里。)

六、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从孩子的生活中捕捉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使幼儿得到快乐和满足。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社会课《快乐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我们设计了一堂主题为《快乐端午节》的社会课。

一、教学目标

1. 能基本了解和认识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内涵。

2. 能正确区分端午节的时间和起源地。

3. 能形象表达端午节中粽子、龙舟等文化元素。

4. 能初步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氛围和浓郁传统文化。

二、教学准备

1. PPT、录音机、干粽叶、长粽绳、彩带等端午节相关文化元素。

2. 端午节相关的简单乐曲和歌曲。

3.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约5分钟)

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是什么,以及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文化内涵。

2. 感性认识(约15分钟)

引导幼儿分组来制作粽子,通过亲手制作的过程,初步了解粽子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同时,通过观看录制的龙舟赛的视频,让幼儿感受龙舟赛的精彩场面,并引导他们模仿龙舟赛的呐喊口号,增强课堂氛围。

3. 知识传授(约15分钟)

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内涵,包括节日食品、龙舟赛、挂艾草等习俗,让幼儿初步认识端午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形象表达(约15分钟)

引导幼儿在自由创作时间里使用颜色粘贴和彩绘自己的端午节,精准安排剪贴和粘贴工具和其他装饰元素,以表达自己对于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5. 综合启发(约10分钟)

配合端午节的相关音乐和歌曲,引导幼儿模仿相关动作和口号,加强幼儿对端午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营造出愉悦欢快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社会课,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在亲手制作粽子和观看龙舟赛的过程中感受到端午节的欢乐氛围和浓郁传统文化。通过自由创作和模仿活动,幼儿也能够形象地表达自己对于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对生活中的工具产生兴趣,知道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

2.感知现代工具的方便、快捷。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工具(榨汁器、小棒、刨子、塑料刀、勺子等),幼儿在收集工具的过程中已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小碗、茶杯、篓子、面粉、水果若干。

3.录像机、电脑、厨师服若干。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直接引出课题

提前布置游戏场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我是厨师长,你们是一群快乐的小厨师。知道吗?过几天,我们要参加美食大赛。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很大很大的比萨饼去参加比赛。今天可要好好地练一练做比萨的本领呦!

二、介绍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准备的工具

师:做比萨需要很多的配料,走!跟我一起到这边来看一看都需要准备哪些配料呢?这儿有一号桌、二号桌、三号桌,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什么?

师:一号桌请你们用小棒、榨汁器变出西瓜泥和西瓜汁。将西瓜汁倒在杯子里,西瓜泥倒在小碗里。二号桌请你们用塑料刀和刨子变出黄瓜丝。三号桌请你们用刨子和勺子变出苹果酱。

三.幼儿操作并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一)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

1.幼儿比较两种工具。

师:你们仔细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工具做什么事情呢?每张桌上都有两种工具,你试好一种工具以后,还要试试另一种工具,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想好了,我们就把袖子卷一卷,干活去吧!(放音乐《加油干一遍》)

[第一次安排了两次自主操作。让幼儿尝试用两种工具做同样的事情,要求幼儿试好一种工具以后,跟同桌的小厨师交换另一种工具,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请配班老师帮忙摄像)

师:两种工具你都试过了吗?你发现哪种工具更方便?

3.请幼儿交流第一次操作过程和结果。

师:大家把小手擦一擦,把手里的活放下来休息一会儿吧!谁能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1:我用刨子刨了许多黄瓜丝。

幼2:我用塑料刀切了许多黄瓜丝。

幼3:我用小勺刮出了苹果酱。

师:你们想知道别的小厨师是怎样干活的吗?那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回放录像小朋友观看现场干活的情景)

师:这是谁呀?你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幼:我用榨汁器榨出了西瓜汁和西瓜泥。

师:你有没有试试另一种工具小俸呢?你觉得哪种工具更方便?

幼:我用小棒试过了,我觉得榨汁器更方便。

(二)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

1.幼儿轮换探索材料。

师:这次要做的比萨饼特别大,你们准备的配料还不够呢!等会儿请你们再去做一点。这次做的时候,你去试一试刚才没做过的事情。如果你刚才在一号桌做事的,现在你可以到二号桌、三号桌去做做,桌上的两种工具都要试一试,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好,现在就去试试吧!(请三四名幼儿讲述)

第二次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刚才没做过的事情。试一试,比一比,哪种工具更方便?通过操作,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了解幼儿操作水平,并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3.幼儿和同伴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辛苦了!配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擦擦小手,带上你们的工具到前面来休息休息吧!现在和你旁边的小厨师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它方便吗?(放音乐《加油干两遍》)

4.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现代工具的便捷。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

四、将工具进行分类

请幼儿将方便和不方便的工具进行分类,并引导幼儿检查分类结果。

师:请你们将你觉得方便的工具送到红颜色的篮子里,将不方便的工具送到蓝颜色的篮子里。(幼儿按要求送各种工具)

师:以后小朋友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工具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要去比一比,试一试,看看哪些工具使用起来更方便。

[第三次的操作是让幼儿将工具分类摆放,符合幼儿爱玩弄工具的特性,真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制作并品尝比萨

1.请幼儿用擀面杖擀面饼。

师:现在,配料已经准备好了,做比萨我们还需要准备一张面饼呢!面饼在哪儿呢?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我怎样把它变出来。变一变一变!大不大?我们还可以把它变得更大呢!瞧!擀面杖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每人拿一根,我们一起来加油干吧!(放音乐《加油干一遍》)

[从准备配料——擀面饼——制作比萨,幼儿参与了制作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品尝比萨,既是对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

2.制作比萨

师:哈哈!我们的大饼做好了!现在可以在面饼上撒上配料了。注意撤的时候要轻轻地,不要把配料堆在一起,面饼的每个地方都要撒上配料呦!

师:将你的擀面杖送过去,每人拿一把小勺过来,再将你刚才装配料的碗拿过来,将里面的配料撤在面饼上吧!

3.烘烤品尝比萨

师:现在,带上我们的比萨,到幼儿园的大烤箱里去烤一烤,并尝一尝我们亲手制作的比萨吧!

【快乐的幼儿园中班教案七篇】相关推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排排队》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概念和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教学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排排队》是一个适合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此游戏,孩子们可以学到有关数码的概念和数数的技巧,并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

《秋水》教案七篇

一、设计思路本文以河神的故事设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合作讨论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二、教材分析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比喻和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