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阿凡达观后感(分享九篇)

阿凡达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6

阿凡达观后感(分享九篇)。

阿凡达观后感【篇1】

我喜欢看动作大片,也看了很多国内外的动作大片,第一次看动作大片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是在东湖电影院看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是一部难以忘怀的动作经典,后来还看了《黑客帝国三部》、《魔界三部》、《变形金刚》、《阿凡达》等。

我们拍摄《英雄》、《十面埋伏》、《刺陵》等等动作大片,片内的动作演员都如同天兵天将,在感叹旧版的《西游记》电视剧要是有这种特技不知会有多精彩时,感觉国外与国内动作片的区别:国外如同天神般的动作片或者出自神话剧如《魔界》,或者出自科幻剧如同《黑客》,神话与科幻会让观众看了即使知道那是演的也会有可能是真的。神话就罢了,科幻却值得观众去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可能生活在会飞的时代。

国内的动作大片却一直在讲历史,而且还讲得有板有眼,秦朝的《英雄》、春秋战国的《墨攻》、不知朝代的《十面埋伏》等等,因为那是历史,过去人从来没有飞过,观众不用想就知道那些会飞的演员都是假的。

国外动作大片对观众进行视觉听觉轰炸后,会让人觉得是享受,而同样的国内大片轰炸后,会让人觉得是欺骗!

阿凡达观后感【篇2】

看了《阿凡达》,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两个极端,首先就是人性的丑陋。人为什么可以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可以发动一场战争。而不幸在这部片子里人类成为了侵略者,男主角杰克最后又化身阿凡达,回到纳美人中,并领导纳美人一起反抗地球人,我认为这是本片最高潮的'地方,身为地球人却要领导别的星球别的种族来对抗自己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人类侵占了潘多拉星想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矿物,他们当纳美人只是一种拿着弓箭长的像人生物而已,可是人类忘了或是太过高看自己的高科技,纳美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片尾当纳美人不堪人类枪炮,飞机和火箭的攻击,伤亡惨重时,那些曾经凶残的动物们出现了,他们帮助纳美人抵挡了人类的先进武器,成为人类最终失败的关键。

在第一次袭击纳美人的家园时,杰克(男主角)的一个朋友——一名女飞行员,她不愿做这丧尽天良的事而没有发射任何一枚导弹就撤回了,当生命之树倒塌时,许多纳美人凄惨又无奈的叫喊,让人们的心都随之一震,试像一下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毁了,我们会怎么办!我想08年的四川大地震,依然让中国人民记忆犹新吧!当看着别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时,我们全中国第一团结在了一起,纷纷解囊相助,就连拾荒老人都捧着一张一张的毛票就捐款。而有时候我们却为了一点点利益,肆意践踏别人毁坏别人的家园。

当第一次人类得手后,格蕾丝,杰克,诺姆被关了起来,而那女飞行员出现把他们救了出去,格蕾丝因为在逃跑的时候中枪,需要救援,善良的纳美人却愿意帮助这个害他们失去家园的地球人,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可见纳美人的胸怀。当主角一行人决定逃出人类基地的时候就说明了他们是背叛者,而人类对他们开枪并打死了格蕾丝说明他们是被人类所抛弃了,而对纳美人来说,他们又是外来者,而他们虽然处境尴尬,却依然坚定的站在正义这边。

女飞行员在帮助纳美人与将军的主战机作战时,被导弹击中,炸死了;诺姆则化身阿凡达被子弹击中后,变回人类,可是他没有躲起来,而是继续拿着枪战斗;杰克则驯服了最凶猛的图鲁克龙,当他驾驭着图鲁克龙在空中撕毁了许多直升机时,我不由的为之称快。人类被欲望冲昏的头脑,他们不是输在装备上,也不是输在人数上,他们输在了正义面前。人类有先进的飞机,导弹,枪炮,而纳美人有什么,一匹马一条飞龙,一把弓箭再加上一把腰刀,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但他们没有畏惧人类,依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斗争。

影片的最后,人类彻底输了,没有了飞机和枪炮,连基地都失去了,被纳美人驱逐出潘多拉星,最后之剩下了杰克,他留了下来选择和他的爱人在一起,放弃人类的身份成为了真正的阿凡达,一个纯正的纳美人。

看完整部电影我真正的感觉到了人性的贪婪和高傲,不过还好人类中也有像杰克他们那样,不分种族,不歧视别人,只站在正义一方的人。作为侵略者,人类只想如何尽快的得到矿产,却不考虑他们需要的原本是人家的东西,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侵略者永远都是失去的要比得到的还要多,而这部电影的结局也正是如此,人类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搭进去无数的生命。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像纳美人一样,纯洁,善良,勇敢。

阿凡达观后感【篇3】

这周我跟爸爸妈妈去电影院观看了《阿凡达》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未来的地球人在破坏地球后,为了夺取潘多拉星球的矿石,制造了跟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居民纳美人外表一样的阿凡达,并且利用人的意识来控制阿凡达的思想和行动。杰克就是控制阿凡达的其中一员,开始时他为地球人做间谍,获取潘多拉星球的矿石信息。但当他与纳美人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纳美人过着尊重自然,与自然万物共存的生活,就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并且认识到地球人侵占和破坏纳美人的家园是错误的,最后他帮助纳美人打败了地球人,保护了潘多拉星球,自己也在圣母的帮助下,成为真正的纳美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多想我也能到潘多拉星球去,生活在美丽的森林里,多想像阿凡达一样骑着大鸟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潘朵拉星球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地方。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为了过上舒适的生活也像电影里的人类一样破坏地球,地球越来越暖和,天气越来越怪异,很多动物濒临灭绝,一些岛国接近海平面……,可能有一天地球会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阿凡达观后感【篇4】

昨天晚上看了热火朝天上映的阿凡达,阿凡达观后感精选。平心而论,我愿意再看一遍。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那美轮美奂、大气磅礴而又不失柔美的潘多拉大陆。也不只是酣畅淋漓、雄浑磅礴的音乐。 更有那邂逅的爱情。尽管是俗套了的故事,野兽还是美女还是帅哥,还是谁就了谁。这些都无妨。在那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美丽的星球,山山水水,飞禽走兽,芸芸众生。一个星球与另一个星球。纳威人与地球人。

一种语言与另一种未知的语言。丑恶与善良,掠夺者与捍卫者。我喜欢这个结局:杰克变成了真正的纳美人并和内蒂瑞长相厮守。影片的导演卡梅隆的另外一部作品泰坦尼克号是十多年前看的了。那时也是看到泪流满面。那样一部伟大的爱的巨作。卡梅隆如此钟爱这个名字,杰克。这是卡梅隆心目中的爱的化身。阿凡达观后感春节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眼下最热门的3D电影《阿凡达》。这部电影在全球公映,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但有不菲的票房收入,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到电影院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等坐上座位、戴上3D眼镜,电影就开始放映了。

故事的主人公叫杰克,因为地球的能源不够,所以,人类经过高科技技术将他和几个实验者的DNA和潘多拉星球上人的DNA融合后,成为阿凡达,来到潘多拉星球上观察情况,以便能够提供情报,为以后掠夺资源做准备。要熟悉这个星球很不容易,但是杰克还是克服了困难,认识了很多潘多拉星球上的人并且掌握了生存的技巧。在星球上的这段时间,使他看到了星球的美丽和潘多拉星球人的善良。可人类的目的是攻击潘多拉星球,从而盗取能源,杰克不忍心看到这样的画面,所以在最后帮助潘多拉星球上人战胜了攻击者,可他自己却牺牲了。这部电影画面清晰,情节生动,立体感很强,引人入境。看完电影,我感触很深。杰克在为难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人类不能以掠夺中国。

阿凡达观后感【篇5】

已经有很多人看过《阿凡达》了,各种评论层出不穷,我就不添乱了。不过看了《阿凡达》之后,很难忍住不唠叨点什么。下面是想哪儿说哪儿的观后感。

《阿凡达》的中文译名,虽然据说是卡梅隆亲自定的,但我还是想说,这个中文译名真的很难听,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气势。哪怕是那个最平淡的《化身》,都比这个类似“阿凡提”的名字好听。

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达》,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阿凡达》其实还是一部很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看什么版本都无所谓,它都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只是对于3d版本来说,它的观影感受无疑是更好的。

而看3d+imax版本,则是一种“奢侈”的观影体验——并不是内地贵到离谱的电影票价,而是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的。此次内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达》,结果直接就导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难求。这种人为的资源稀缺,又进一步加剧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听说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夸张到提前三天就卖完了预售票。

对于电影消费来说,这其实是非常罕见的现象。电影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你拍电影花了多少钱,电影票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并不会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达》则改变了这个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规律——因为imax影院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所以很多观众宁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队看imax版本。

而imax银幕的稀缺,就直接导致了观众被迫要接受一种“等级消费”。

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冲击。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阿凡达》,虽然号称是胶片版,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画面并没有投满整个银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边,可能只利用了银幕面积的80%左右。考虑到这样一个现实,我现在不想再继续推荐博物馆的胶片版本imax了,因为这和数字imax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了。特别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让博物馆的交通条件实在很恶劣,除非你认为那里相对低廉的票价可以让你觉得值回路上的折腾。

看imax版《阿凡达》,因为戴的是偏振眼镜,所以眼镜片必须要和银幕光轴保持垂直,否则会出现重影。也就是说,看电影的时候,脖子不要歪,要始终保持适当的姿势。考虑到《阿凡达》的片长(160分钟),看完后脖子有点辛苦。

从立体电影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立体效果确实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体动画电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过《国际空间站》,那是imax立体摄影机实地拍摄的纪录电影。作为一部大量应用cg合成的立体电影,《阿凡达》的立体效果已经和《国际空间站》是一样的了。

但是《阿凡达》作为一部原声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中文字幕出现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体画面的中间层出现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现在最前面),观众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视线焦点,时间一长有些不习惯看字幕的观众很难不头晕。我的建议是要么飞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后,然后再飞快地让视线焦点跟随画面焦点;或者干脆忽略中文字幕,因为对白并不复杂,而且中文字幕翻译中存在很多错误和遗漏。

听到很多人对《阿凡达》的故事有抱怨。《阿凡达》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是老套的,但绝对不简单。作为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技巧的典型体现,《阿凡达》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商业电影里的中上水准(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认为现代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水准在下降。

)。考虑到卡梅隆宣称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所以我想它显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本片技术水准的崇拜,就去贬低这个故事的水准。

具体的等我看完第二遍再详细说吧。

有很多中国电影人看完《阿凡达》之后很沮丧,觉得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会让未来的中国电影在市场上“完败”。虽然我个人觉得这种电影技术有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电影就没有机会了。

让电影摆脱杂耍层面进入艺术范畴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更重要的是“故事的艺术”。无论多么眩目的技术,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作为本体,它都不能被称为是一部“好电影”。而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我们与好莱坞有技术上的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太大,赶不上。

《阿凡达》虽然很震撼,但它在市场行为上来说还是一个特例,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它还很难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这部电影制作成本3亿美元,算上宣发费用成本有5亿美元,这种量级的电影,不敢说十年才有一部,但也不是每年都会遇上的。

而且,《阿凡达》这种电影,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欧美文化环境下的产物。与美国具有相同血统的欧洲电影不会哭泣。 作为一个与欧美文化差异很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仍然有机会。观众去看电影,并不都是冲着视觉奇观和感官刺激去的,他们更多的是想让自己从电影中得到感动。

尽管如此,在同样的质量下,中国人一定喜欢看中国电影,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情感。

这种文化差异仍然是我们抵制好莱坞电影的堡垒。但是能守多久,就看我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如果中国电影人自己先从这个角度来咨询,那我什么也没说。

阿凡达观后感【篇6】

潘多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命之树,有我们的希望。——感言

该片主要是讲人类为了开采潘多拉星的矿产,而与当地土着人发生的战斗。看完影片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人类太自私了,对纳美族的攻击,可以用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词来表示,就是暴力拆迁。其做法和我们一些当地政府的行为极为相似,对旧房屋的拆迁,不仅是强制性的,更是暴力性的。不是说要营造和谐社会吗?难道这就是和谐的做法?不是说要打造民主社会吗?难道这就是民主的做法?该片很好地讽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

看着生命之树倒塌的时候,我的情绪很激动,我由此联想到地球的环境,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人类在对地球母亲所做的吗?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毁灭我们的家园,地球就像纳美人的主神一样,无私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但我们却像片中的人类一样,疯狂地摧毁她。要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她毁灭了,我们也将消失。

纳美人对家园的热爱,对生命的敬仰令我很触动。纳美人对生存的理解为:大地给了他们生命,死后将归还给大地。但他们猎杀了动物后,会对动物进行类似超度的做法,可见他们的内心有多伟大!反思我们人类,不管什么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的,通通都吃。特别是喜欢吃那些濒危的动物。野生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为何要残杀他们呢?物种减少得越多,人类离灭绝就越近。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影片的灵魂支柱,那就是爱情。可以更准确地说,是爱的力量,这种爱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男主角杰克对人类行为的极度不满,对女主角维斯特的爱,让他与纳美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反抗人类的侵犯,这也突出了正义不分种族。他们的爱,点亮了整个潘多拉星,唤醒了灵魂之树,通过所有人,所有生物的共同努力,最终打败了人类。杰克明明知道自己会死,因为人类对潘多拉星的空气极不适应,但他为了爱,为了维斯特,他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所有,他的爱将永垂不朽,正如片头所说:“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潘多拉,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一个可以让爱超越一切的地方。

阿凡达观后感【篇7】

《阿凡达》我一直很期待的,看了之后,也确实感觉电影的细节做的相当的好,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做的很精细,感觉和真实的没有两样,还有上面所使用到的高科技,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平板电脑使用的频率,上面的电脑几乎都是可以触控的平板电脑,薄的像玻璃一样的,看上去帅极了,这应该也是像我们传递一个信号,下一代电脑应该逐渐的要淘汰鼠标和键盘,换来更加便捷的超薄可触控的平板电脑。

《阿凡达》的剧情惊心动魄,一群地球人到一个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进行采矿,但这个星球上有很多人类未经发现过的生物,人类到一个野蛮的星球上一般都是拿起自己所谓的高科技武器进行毫不怜惜的动作,毁掉本来属于潘多拉的东西和上面生物生存的环境,以至于引致整个星球的反抗,最后人类失败被迫退出潘多拉。整个电影场景非常壮观,特别是当整个人类军队出来的时候,整个天空都是战士,当我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詹姆斯·卡梅隆的大手。整个潘多拉星球都被他拍得很漂亮。紫色和深蓝的搭配让我感叹导演的精致配色。

然而,《阿凡达》不仅仅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科幻片,它同样也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人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物,人类没有权利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绝对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残害其他无辜的生命。影片结尾提到人类将重返垂死的地球。这不也是人类制造的吗?!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不希望他在我们手中毁灭。还有人肆无忌惮的掠夺资源和猎杀生命,我们要行动起来,制止那些危害生命的行为,不要让《阿凡达》中的悲剧重演。

阿凡达观后感【篇8】

近来火爆的美国科幻巨著《阿凡达》想必各位博友都看了吧。我也不例外,并且看了两次,一次在电脑上,一次在电影院里。虽然两次剧情一样,台词一样,画面也一样,但感觉完全不一样。

《阿凡达》主要讲了人类用光了地球上的资源还不算,要去一个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采集资源。一群善良的科学家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将地球人的DNA和纳威人(潘多拉星上的土著居民)的DNA结合,创造出与纳威人长得一模一样的阿凡达,以便于与纳威人交流,但海军们却不这么想……主角杰克·萨利本是一名双腿残疾的海军战士,可他的哥哥,“阿凡达”计划的操作者之一在前往潘多拉星的前一个星期意外死亡,便决定有杰克代替他哥哥。杰克到了美丽的潘多拉星后发现那里的人们并不像他所知的那样凶残,而是一个十分善良的种族,于是,正义的本性使他义无反顾地当起了纳威人的领袖,团结起来,一齐反抗同类的暴力行为。

看完电影,感想颇多:人类不能,也不应当再继续浪费地球资源,同时,也不能够去强行掠夺他人的资源,因为这就是错上加错了。再退一万步讲,就算别的星球上的资源实在是多的很,而他们又难以取用,是能够用和平的方式来换取的,并且,不能够拿了就拿了什么也不给人家,要以食物或有用的东西换取,必须不能够用暴力的手段来强行获取!朋友们,爱护我们最可爱又最容易受伤的地球吧!不要让《阿凡达》这部科幻巨著成为纪录片!

阿凡达观后感【篇9】

“让我们共同建造美好家园。”

《阿凡达》是一部美国拍摄的3d科幻电影,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们的故事从人类说起。人类为了掠取潘多拉星球的大量能源,乘大批飞船在潘多拉星球安营扎寨。然后派人伪装成当地居民纳美人和他们一起生活,骗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把潘多拉星的秘密告诉他们,从而一举攻破潘多拉星,获取能源。

杰克和另外两个人担当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杰克虽然残疾,但他很投入地去执行这件任务。

但是,与纳美人相处时间长了,他渐渐喜欢上了这里。这里太美了,他不忍心让这里遭到破坏。但他必须向人类揭示纳维人告诉他的秘密:

纳美人居住地有一棵神树,高一百多米,这是潘多拉星球的核心,守护神。但这棵神树一旦被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会被破坏。

后来,人类知道了这个秘密,所以他准备发动一场星际战争。

这一天,杰克伪装的“阿凡达”还在睡梦之中,大批的人类发动飞船、轰炸机便降临潘多拉星球。杰克不忍心让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被毁灭,所以他准备带领纳维人最终于人类抗争,在杰克的领导下,纳维人战胜了人类,保护了他们的家园。

这部电影很棒,很有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同时,这部影片又给了我们一个警告:

不要随意破坏生态资源,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危害人类。

【阿凡达观后感(分享九篇)】相关推荐
特洛伊观后感(分享九篇)

“人们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垂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会有陌生人听过我们的名字后好奇我们是谁吗? 会知道我们战斗时多么勇猛吗? 会知道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吗?“ 开篇的自问许是这场战争中每一个战士的疑问,许是阿基里斯的疑问,许是赫克托耳的疑问,许是我们的疑问。 这一...

工匠精神的观后感分享九篇

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观后感”的用心编辑内容,感谢您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更有价值的作品。观赏一部影片,就像是在眼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观影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感受也会不断改变。在观看完一部电影后,写一篇观后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