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同桌的你观后感

同桌的你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19

同桌的你观后感。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1)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梦想的虚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弃了小栀,并没换来想象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换来的不过是一份真挚感情的破碎,和两个人都找不到真爱的凑合婚姻。一纸请柬,让两人十年重逢。感情,在两个人闪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

十年来,小栀子依然爱着林一,林一依然爱着小栀子,但没有爱可以承受和终结,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就算,爱,一百年、一万年不熄灭,对双方都没有意义,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你还好吗”。

教堂里,小栀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抢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闪念,最后小栀那句迟疑的“我愿意”将我们拉回了现实。最后一次,他还是怯懦了,与自己深爱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个女孩已经等了十年了。如果她等不及一个男孩长大,你可以说这是命运。

在我个人看来电影的确存在诸多细节让我值得反思,比如在婚礼前新郎的以貌取人,比如当那个学生时代几乎不说话的李潇突然主持起了酒席,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导演的价值观的体现。

也许梦想终究会被现实打败。也许十年后我们会成为我们现在不喜欢的人。也许我们的梦想会实现,因为我们并不懦弱。我们必须提到电影的最后一幕:

当小栀被问到是否愿意时,男女主角当时的眼神交流,以及迟疑的回答。也许正是因为男主的怯懦而失去本属于他的爱情。 《>》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2)

电影《同桌的你》讲述了一对相伴走过学生时代的同桌。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起经历高中、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也自然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随着那时间总是会让很多曾经美好的梦想成为泡影。或者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爱情会否被现实打败?当十年后的重逢却是在女孩的婚宴。

在其影片中,故事里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毫无关联,前一秒中还处于堕胎手术的生死时刻,下一秒立刻烟消云散。电影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于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就好像是得了失忆症,根本不记得前一秒发生了什么。前一晚刚刚迈过了禁忌的界限,第二天却依然还在讨论每天能当几分钟的男女朋友。这种单纯甚至透漏着那么一点儿诗意。

或者说,从影片《那些年》到《致青春》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荷尔蒙喷满荧幕,又有多少眼泪浸湿纸巾,但哭过之后几番感慨我们的生活依然要继续,有条不紊。而电影《同桌的你》在今年的青春电影中有些不一样,男主角摆在讲桌旁的座位,或许你犯错时也被罚坐过;女主角爬到三楼砸破玻璃让男主角逃出隔离楼,或许你也这么明知是错却义无反顾过;你或许没有遇到和兄弟一起追的女孩,没有遇到过青梅竹马至成年的发小,但你总会有一位同桌,帮你削过铅笔,也刻过你的橡皮,给你传过纸条,也打过你的小报告。

故事结束了,伸手悄悄的抹掉眼角的泪水,一起去的朋友说,为什么,结局为什么不是想象中那样,用那些年里的一句话,柯景腾说:看见你喜欢的女孩,真正的幸福时,你会真心的祝福她的

想起了自己那些青葱岁月,那些陪我一起同笑,同哭,同青春的你们,我想你了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3)

《同桌的你》表面上看起来是忆青春题材的影片,却渗透了现实与理想,精神与物质的冲突。

林一和周小栀那么多年的感情,从青春懵懂的友谊到后来两人的两情相悦。周小栀为了林一放弃了北大,林一为了周小栀也奋发努力。看到这里,大概大家都会希望他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修成正果,美满生活下去吧。可是太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嫉妒让人忍不住想要毁灭,现实恰恰做到了。

毕业聚会上。周小栀说:“如果我去不了美国,你还会不会去啊?”林一:“如果你去不了的话那我也不去了,你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多年以后,两人久别重逢。周小栀没有和林一在一起,她挽了另一个男人的手,婚宴上,她问林一:“如果当初你知道我去不了美国,你还会不会回来?”林一:“不会。”他们的那股热劲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在现在这种物质生活泛滥成灾的时代中又显得那么的脆弱不堪。美国的生活留住了林一,现实也让周小栀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周小栀的未婚夫是个极其势力的男人,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但就算知道他是这种人,周小栀还是会嫁给他,现实就是这样,没有对或不对,只有愿或不愿。

影片中穿插着美好与现实的场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把人的心性磨得平滑也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那股子冲劲。或许如果林一在去美国前发现的周小栀去不了美国他也留了下来,或许如果在教堂林一迈出了那一步抢走了周小栀,故事的结局是不是会不同。

生活不会止步不前,没有那么多假设没有那么多如果,事情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才叫做青春。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4)

看这部电影很长时间了,刚刚又把观后感翻出来,虽然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忘记,但是写的观后感有时候比故事情节更加珍贵。

1.现实打败了理想。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林一和周小栀起初都梦想着在美国能有彼此的二人世界,梦想着一场在教堂举行的特别的婚礼,憧憬着一片光明的未来,但是只因周小栀没有被斯坦福的录取、没拿到美国签证而使一切化为泡影。

2.同窗之情的可贵。

同窗,在我们的生命中应该是有重要一笔的,应该是一起疯过,一起坦诚相待过,最后到老了一起追忆往昔时,还能再次一起笑、一起哭。

3.至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春终将逝去,没有因为人的意志而停滞不前。青春如歌,悦耳而欢乐;青春如酒,香醇而醉人;青春如戏,终有曲终人散。

4.心有一片天,地有一条路。

当心中有一个能让你有欲望去实现的梦想时,就应该去寻找通向梦想的那条路,而不是马上去追求梦想。我始终反对盲目不理性的行为。

6.光鲜的外表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处。

当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未来时,可能大家都打扮的外表光鲜,但光鲜的外表下面其实可能隐藏着还在滴血的伤口,不要揭穿,也不要害怕。

7.在人的骨子里,就应该有一点血性,只是什么时候会激发出来的问题。

血性每个人都有,它与理性并不矛盾。当血性被激发出来会使理性的效果成倍增加,血性和理性通常上是协助作用。但是当血性泛滥的时候,很可能那就不是血性而是借以血性之名的痞子行径。

8.爱情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林一因为从初中情窦初开之时,就对周小栀有爱慕之情,这成为他的奋斗的动力,使他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到拿到美国签证的蜕变,而周小栀因为放弃了北大去追随爱情的脚步而离她最终的斯坦福梦越来越远。也许,从林一高中的那次选择之后,就注定他俩不能在一起。

在那凤凰花开的路口,几度花开花落后,可能再也不能并肩而行,但是希望我们带着对方的祝福,伴随着自己直到永远。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5)

周末本想看《冰封侠》,一看点映场那口碑,把我脸都吓白了,临时换成《同桌的你》。本来对这片不抱期待,既然看了,就简单说几句。很多地方比较例行公事,比如人物出场一概来一段旁白,这是谁谁谁,爱好什么,擅长什么,是几道杠——这是**的写法,电影介绍人物,要通过视听手段来表现,比如你可以一进门,某人正在试验新型科技发明,这就比旁白说他是发明家自然得多。

不过看看目前国内的爱情喜剧,上到《小时代》,《致青春》,下到《我为相亲狂》,《脱轨时代》,都是这个路数,也不指望《同桌》能脱颖而出,只能说中国整体的电影水平还停留在这个拿文学语言充电影语言的阶段,一口吃不成胖子。

看这片,是冲着爱情来,结果爱情部分反而泛泛,苦情的局做的太大,末了有点圆不上,本来是姑娘家要先去美国,怎么临了反而她去不成,这段要不是含着泪说出来,肯定骗不到我半滴眼泪。毕竟,这只是意味着女人就像椰子,外表坚硬,内心柔软,关键时刻吃不下,而男人就像桃子,外表柔软,却有着坚不可摧、不可分割的核心。所以男人家,别看人姑娘老折腾你,遇事都爱自己拿主意,其实心里脆弱得很,你多呵护她一点没错,多细心一点也应该,别等到喝人家喜酒才后悔。

我在课间一共哭了三次,上面说过一次,另外两次都是出于那些男生的同学情怀。四年室友,理当肝胆相照,那假洋鬼子也是有情有义,甭管满地混捡过肥皂,还是互相**过一脸,灯影晃动的走廊中一通暴走,顿时一闹泯恩仇!热血青年,热血同窗,就该有这样的豪情!

全片的整体气质十分叛逆,主角从小学开始就跟体制对着干,藐视校规是家常便饭,迂腐的老师则是嘲笑对象,大有美国片《春天不是读书天》和港片《逃学威龙》的精神,替年少时饱受制度压迫的我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兄弟联手,搞他个天翻地覆,好样的!这样的兄弟,只要吼一嗓子“哥几个,帮帮我”,登时就是老拳和飞踢来助阵,替你摆平那个霸占你心上人的伪君子——这样的豪爽,只是想象,就足够过瘾。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6)

同桌是每个人都有过的伴侣。他/她伴随着我们难忘的学生时代。他们一定是我们青年记忆中的一个重要场景。

1993年的盛夏,戴着一副小眼镜很文静秀气的转学生周小栀结识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喜欢捣蛋的林一的旁边,从此他们一同经历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弥足珍贵的青葱岁月,两个人纯洁的爱情也一同绽放,林一对周小栀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一晃十年,彼此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对恋人互问对方”你爱他(她)吗?”让人有心痛的感觉。

“心上阡陌交通,却看不见通向远方的路途;心上昨去今来,却听不到将来的脚步。什么日子才能把我的今天,写进你人生的阡陌里?”《同桌的你》开场便突显身在繁忙纽约的林一接收到周小栀结婚请柬时的忙乱与震惊。

林一的雷达一直在感知并接收周小栀的信息。然而,他的信息萦绕在异国他乡的天空,让他的等待和纯洁的爱被搁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相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在十年的苍白打拼日子中,林一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支付给了体面的公司,支付给了现实这不死的梦魇。原以为过了一年她会如愿申请斯坦福就读,原以为自己过了两年便可云开雾散站稳脚根,原以为不管怎样她一定会如愿相随相伴,原以为自己最终可以来去自如。然而,灾难过后,生活又陷入了另一个忙碌的深渊。没有真正解放的终点,没有真正实现的境界。

十年逝去的不仅是时间、爱情,逝去的还有那时的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看着有些伤感,不去想过去,虽然感觉不到自己的故事,但也有一些感觉。生活还在继续,不管你的爱情事业和家庭是否顺利,现在一切都是你想要的,有太多的未知和遗憾,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愿意接受,学者要面对。

即使时光不断老去,留着最美好的回忆,足以。时间慢慢过,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在这

慢慢长大,让自己更加努力。不管前路如何,且行且珍惜吧。当我去看电影的时候,我又再想:十年后我会变成什么样?

我不禁想起一位教授说的话:如果几年后,你收到母校的邀请回学校参加五年的同学聚会,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别走。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是我,我劝大家也不要去。因为你会看到:有的人来大公司开保时捷,头衔很吸引人;有的人自己创业,但不是很顺利;有的人去非盈利组织,过着简单的生活。

也正如电影里那样,有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比如做蜂蜜的胖子;有的默默无闻,比如那个所谓的“小城管”;等等……

这时候你又会怎么想?你会比较,为了外在的荣耀,你可能会忘记你的梦想,然后追求短期更容易成功,或是大家趋之若鹜的公司。如果这样,你就错了。

你应该追求你的梦想。实现最有价值的梦想越困难!

也许你多年没见的派对会让你想起很多。至于你一开始想到的人,他们也会走过岁月的池塘,在你的脑海里变成另一个人,这不是开始。所以记忆不是很真实,因为你会在脑海中重新描述它,其实,最真实的东西就是那些你忘记的。忙忙碌碌的我们,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回忆。

其实过去远没有我们记得的那么美好,但是跟现世的浮躁与冷漠相比,我们还是难舍当初的那份单纯与温暖。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年后,当你回忆起那些事情时,是否还有一丝感动,一丝忧伤?

回到《同桌的你》中,初二时,林一初见文静优秀的周小栀便暗生情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她打架,为她吹奏口风琴,为她弃理从文发奋图强。所幸,勇往直前的爱得到了回应:

在“还我使馆、雪我国耻”的游行现场,在高考前的迷茫混乱当口,是周小栀挺身而出,是她传递“做我男朋友的前提是与我考同一所学校”的鼓舞,才把林一懵懂的青春推向绝美的华章。

自律如她,“我只给你五分钟当我的男朋友”、“英语考过四级之前的五分钟乘以四,因为我心情好所以加一分钟,这就是二十一分钟”、“惩罚你,我只给你十三分钟当我男朋友”;果敢如她,”跟我走,我把十四分钟换给你”、“只要你能在二十一分钟内挣脱我的手,我就离开”;浪漫如她,“我要在教堂办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和所有人都不一样”、“我住的屋子一定要有朝南开的窗户,我要挂好多你为我买的美丽花裙子”。

优秀如他,林一在周小栀满满的正能量引领下过五关斩六将,终与她渡过青春最精彩的十年,也未能免俗地向女神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但简单如他,情到深处偷尝禁果,让心爱的她饱受身心创伤却束手无策;只知奋勇相随,却不管不顾她的适时休整和停留。

她的爱纯真而勇敢,让男生为之心动;他的爱拼劲十足,拼得心无旁骛,拼得物换星移。可是,两个如此相爱而上进的恋人用尽了真心拼尽了力,却败给了现实,输了爱情。

是她,过于好强,所以承受不来一再拒签的现实;是他,被胜利冲昏头脑幼稚地先行出国,然后毫不设防地陷入现实的泥沼。尽管她很固执,但她宁愿等待绝望,也不愿飞过太平洋;尽管她很骄傲,但她宁愿在异国他乡流离失所,也不愿回到温和的国家。他们的爱情定格在林依依受伤的周小栀、暴风雨中两人紧紧拥抱、非典逃逸等经典唯美主义场景中,他们终究辜负了青春的爱情。

“如果两年后我让你回来,你会不会回来?”“不会!”“你每天晚上都去十一街区的超市买东西吃,你烦闷的时候都会去十三街区的小酒吧喝点东西,你们公司楼下的热狗店的热铬是不是还买一送一,你住过的每一套房子都有一个朝南的窗户,我没去过,但是我在地图上找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谁也不欠谁的,记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真相,会将你惊醒。”“我们都输给了现实,所以,林一,我们互不相欠”。

真的不相欠吗?相爱的人,可以因为外物就堂而皇之地将彼止的爱拱手相让吗?认为都输了爱情,彼止都是输家,难道就可以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地开始互不相欠的新生活?

不管世界怎样的物化,不管世事怎样地纷乱繁琐,那些流淌在两人之间的情愫,那些耗掉了元气的努力,早已刻骨铭心。所以,婚礼前夜一帮死党不顾周小栀势利准新郎的冷嘲热讽尽兴地推杯换盏畅谈旧情,周小栀与林一更是沉湎在红酒醉红的往事中。他们都知道,他们都不能回到过去的宣泄。他们都知道,没有人能够突破现实的分离和包围。他们都知道爱情的丧钟已经敲响。

可是,两个才华横溢如此相爱的人都要以现实的理由败北爱情,两个爱得惊世骇俗的恋人都要以俗不可耐的方式告吹爱情,那么,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是不是更加理直气壮地高举降幡?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是更加视爱情如粪土?许是编剧高晓松太现实,太聪明了,以周小栀的“我愿意”以及林一的一抹微笑收笔。

甚者,郭导还将林一的微笑特写。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两个优秀上进的社会精英只要在一起,流浪也罢,飘泊也好,只要相随,劳燕不分飞,孔雀不徘徊,他们的人生除了幸福美满就是精彩纷呈……可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相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爱哭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剧终响起了老狼深情而苍凉的歌声,还有观者此起彼伏的啜泣声……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7)

昨天晚上,我和先生去看电影,看什么电影呢?我事先在网上查了一下,决定看《同桌的你》。离放映时间还有5分钟时来到放映厅,这里没有一个人,就我和先生两个人坐在那儿,先生说:“这是我们的专场啊,”刚说完这话,走进一对年轻的情侣,男孩进来一看,问:“这是看《同桌的你》的吗?”我说:“是啊,”先生笑着说:“是看同桌的我们。”随后进来了十几个年轻人。

故事情节是:xxxx年的夏天,文静秀气、戴着一副小孔眼镜的转校生周小栀,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同桌----坐在最后一排的捣蛋男生林一。故事就从一对从初中时代二人成为同桌,而后一起经历高中、大学生活,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涩的相互喜欢也自然进化为浓烈的海誓山盟。而甜蜜的情感也不会一帆风顺,时间总是会让很多曾经美好的梦想成为泡影。当相爱的两人天各一方时,他们爱情却被现实打败了。当十年后重逢时,是周小栀的婚宴。周小栀多么希望林一在她的婚宴上勇敢的冲上去,带着她一起去实现当初林一的诺言呀,“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俩的地方。”但是林一没有这样做,诺言没有兑现,周小栀只好在教堂里回答神父的问话:“我愿意。”纯真的爱情终成悲剧。

电影看完后,我才真正的悟出电影开始前,那男孩问我们的话,“这是看《同桌的你》的吗?”这电影情节应该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的,所以那男孩很诧异,在想,他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怎么会有两个老同志坐在这里看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同桌的那个他。我对先生说:“看一下这种富有青春气息的片子,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年龄更年轻,有益于身心健康。”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8)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一首满含着沧桑的古老童谣,从身边射过的投影仪强光,带我们走进了这首属于青春、成长的歌里。

故事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初中生林一忆的女主角周小栀的故事,她喜欢求助于学生的女主角,千方百计地保护她,不让别人欺负她。高中时,因为小栀担心林一的安全,她在游行人群中发现林一,于是他们在人群中紧紧地握着双手,他们的命运就这样开始了。

为了刺激林一,小栀以考上同样的大学为前提交往的理由,令林一奋发图强,最终考到了厦门大学,军训期间,也以得到标兵为前提刺激林一认真军训。这一路上,周小栀帮助林一的太多太多,帮助他的成长,尽量让他再青春里不留悔,但是,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永远不是你想要的。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烂漫的,它超出了你想象中的好,但,它也超出了你想象中的难堪。在大学里,为了让林一懂得珍惜他们,小栀把他们的恋爱时间限制在每天14分钟。为了让林努力学习,小栀不仅刺激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还申请通国托福考试。

小栀子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却一次收获失望。人总归要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小栀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林一却意外怀孕,林一却以一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来彻底破碎小栀保护自己的小生命决心。

你可以说他不知道责任这个词,或者说他只能逃避,但是一个20出头的男孩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非典时期,小栀不顾一切只为救出关在病房里的林一,尽管最后被记过处分也不在乎。一个人付出太多就会累,即使心里不累。10年后,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小栀得来的答复却是林一的10年前“即使你不来美国,我还是会去,因为,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你,我也不再是原来那个我”,看到这一幕,小栀和林一哭得特别厉害,我的眼角也瞬间滴下了一大串泪珠,一句大家都改变了大家都回不去了来作为他们青春的句号,他们感情的结局,他们的感情在我看来,结束得太仓促但是却又好像注定如此了。

在电影的最后,小栀在教堂进行了婚礼,林一牵着小栀的手逃婚了,在一帮好友的帮忙下,就像10年前的那场非典,小栀带着林一逃离隔离所,在一帮好友的帮助下。我们想象中的结局也是这样。然而,周小栀的这句话让我愿意把林一带回现实,其实,这只是林一的想象,只是在他的脑海里。

别人都说他懦弱,没有勇气,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会考虑后果会想着远方而不是像懵懂少年时做事只是冲动不顾一切后果,人长大了终究是要学会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你不想面对的真实。也有人说,小栀穿着布鞋,等着林一带他离开婚礼现场,但林一没有行动。也许这就是林一,他在美国已经长大并努力工作了十年。他知道世界的现实。他生活压力太大,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把她带走,所以他知留给她幸福的祝福。

希望新郎官尽管不是他,她以后的生活也会衣食无忧。

同桌的你是否平安,是我们永远怀念的记忆,也是我们永远想要的幸福。同桌的你,你是否还会时不时想起曾经同桌的我。

文字记者/陈玉婷

同桌的你观后感(篇9)

这部电影看完觉得心中有无尽的哀叹与缱绻,当反应过来最后的结局不过是男主角的想象时觉得心都疼了。这不过是一部没什么心机,没什么浪漫,没什么曲折却都无比现实的故事。不过是从初中开始单纯的初恋到大学毕业的异国恋,最终“不负众望”地草草收场。我似乎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但我还是被带入进这部电影。

因为我明白那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

当听着小林一吹着口琴给周小栀听时,我仿佛真的回到了_年的夏天。一眨眼,都快十年了。要死,看来以后不敢随便眨眼了。记得那时临近初中毕业,小丁老师让我们在合唱比赛中唱这首《同桌的你》。当全班在教室里练唱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伤感的情绪。后来才听到前排的同学们说,小丁哭了。我不知道她是舍不得她带的第一届学生,还是回忆起了她自己的曾经。后来,初中的同学大部分还是进了同样的高中,我们班级只有五个人考去了上海,貌似还有几个人复读,但是一年后,大家还是在同一片蓝天下,并未走远。

时间,它最大的魔力,是你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些以为不会磨灭的记忆其实早已被时间一点一滴的带走。十年前的我们,模样已经尽数模糊。就连那座承载了太多人记忆的教学楼,也被推成了平地。那扇窗台,那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那段炙热的青春,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戛然而止,如今的回忆就像手捧细沙,渐渐从指缝中全部飞走。

我最不懂的是周小栀为什么要嫁一个她并不怎么爱的势力男。原以为她离开林一,嫁给别人是有其他的理由或隐情,后来才明白,其实没有那么多故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现实,就像林一现实就是他有一个出轨的未婚妻,一个糟糕的工作与老板,一段在外人看来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海龟。周小栀也有她自己的现实,现实就是顺其自然发生地并不会按照所有人各自意愿所改变的世界。

其实我们浑浑噩噩地活了二十多年,丢掉最多的不是纯真,而是勇气。很多人,活着活着就得过且过下去。混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一段并不如意的日子,却没有勇气去改变去突破。最难的并不是你去做什么或者如何去做,而是你下决心的那一霎那。我也是一样,小时候的许多爱好,许多梦想都丢弃了,现如今,就算内心蠢蠢欲动想去追寻,却再也提不起勇气。所有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改变现在看似稳定的现状。至少。。。我现在是这样。

就像林一与周小栀,在我看来,到最后他们都是彼此爱着对方的,只是再回首时,其中已相距十年,这十年会消逝多少的勇气。十年前,周小栀可以爬窗敲碎玻璃带走因非典而被隔离的林一;十年前,林一可以为了周小栀自己搬桌子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坐在讲台边上的特殊位置;十年前,周小栀可以为林一放弃考北大的机会;十年前,林一可以为了周小栀发奋读书只为与她同上一所学校。而慢慢地,因为斯坦福申请失败,因为签证被拒,慢慢地周小栀害怕了,不确定了,林一迷惘了,现实了。于是。。。再也回不去了

周小栀送走林一时是否想过,这一别就是十年。

也许这也是越来越觉得不幸福的原因,因为恨自己没有勇气,也恨过往的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最悲哀的是发现自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却无力改变。电影中,旁边不认识的姑娘还给我递了纸巾,让我有些许的尴尬。电影散场后响起的那首《同桌的你》让我眼前越来越迷蒙。我想念小丁,想念初三五班,想念高一三班,想念大学寝室的三个姑娘们。我知道,一别后十年也不一定见得了面。幸得身边有一双大手牵着我,有一个宽厚的肩膀借我依靠,这就是我的现实,矛盾而又幸福的现实。

【同桌的你观后感】相关推荐
上甘岭观后感

您是否正在思考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电影观后感呢?当一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时,我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所以,让我们认真书写这份观后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写下来吧。对于您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小编已经为您度身定制了一篇“上甘岭观后感”。为了方便阅读,请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舞剧观后感

从哪些角度可以写好一篇影片的观后感呢?当我们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会对生活有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所谓观后感,就是通过看到某些情节或元素后产生的感想。通过写观后感,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透过对影片的剖析来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编辑了“舞剧观后感”以期能更好地为您提供工作和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