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作文 > 导航 > 我的新思想作文模板

我的新思想作文

发表时间:2023-12-19

我的新思想作文模板。

创作文章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通过写文章可以分享我们的知识、观点、经验和信息等等。每天多写一些文章,思维和观点都会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呢?下面是怡心句子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我的新思想作文”的范文,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应对挑战和困难有所帮助!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1

儒家思想的作文(一)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国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跃成为秦朝,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但是真正给我们中华文明创造了光辉 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鲁国曲阜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为什么能够这么伟大呢?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缺点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很完美,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礼拘束的非常多,又非常讲究,这规范那不规范等等等等,但是孔子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这需要多大的本领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与大贡献,因材施教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教育的先河,这是孔子提出来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三个最有本事的:子路,颜回,子贡。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自己炼出来的,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爱”,墨子是“兼爱”,仁爱是分等级的爱,兼爱是不分等级的爱,但兼爱比仁爱更难做到,因为当时的'奴隶社会富贵贫贱分得相当明显,富贵的人就看不起贫贱的人,怎么可能去不分等级的爱呢?孔子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道家的思想是适合于隐士一类人的,提倡顺其自然,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无为而治,不要兴风作浪。许多人想不通,男子汉大丈夫生来就是要纵横天下,怎么能蜗在一旁呢?这样的人不是隐士,自然接受不了道家的无为而治。虽说学说不同,但孔子人说老子是人中之龙,这是孔子豁达的表现之一。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国。在现代社会,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结合,既走依法治国的路,也走以仁治国的路。只施仁,给人们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只有仁和法结合才能适合于现代人民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学说。

提起中华文明,无一人想不到儒家思想,无一人想不到孔子。他在历史上,在教育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春秋》)都有过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成就。正是因为孔子,我国才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正是因为孔子,我国中华民族才会延续至今;也正是因为孔子,我们中华文化才得以辉煌至今,影响至今,成就至今。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观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一巨着,()曾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要善于思考,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心血。思考也需要我们下苦工夫,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不懂装懂,浅尝辄止。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愿我们大家都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学知识之巅。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后句含意深刻,使人大有所悟。

大家知道,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正书有“颜筋柳骨”之说。颜体丰满遒劲,柳体则骨立挺健,至今仍是学习书法之范本。柳体创始人柳公权是颜派鼻祖颜真卿的后辈,早年从师于颜鲁公。后来柳公权发现颜体虽雄浑厚朴但不乏臃肿肥大之弊病,于是柳公权不断揣摩,择颜体雄健的优点,改其臃肿肥大之弊端,掺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长,终于创立了世代奉为经典的“柳体”。这不正是“择善而从”的典范吗?

倘若柳公一味效法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了。那该是多么遗憾啊!

思古及今,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就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头脑。可就是有一些“失其本性”的人,沉湎于西方物质享受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腐败的糟粕所毒害而锒铛入狱。他们因为“择不善而从”,终成咎由自取的可悲者。

由此可见,对待一切事物,我们要运用“择善而从,不善而弃”的标尺,放开眼光去学习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会身陷泥潭,一误再误!

那么如何才能“择善而从之”?让我们再看柳公权的例子。颜鲁公弟子百人,却没有一人像柳公权那样有所建树而流芳百世,这是因为身为唐朝大臣的柳公权博学而勤勉,注重锤炼字外功夫,因此他站得高,望得远,能够发觉颜体的优点与微瑕。其优点,从接受到孜孜不倦地实践,成为自己的优点;其微瑕,则予扬弃,并在这基础上进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是故只有识善、择善并身体力行的人才能做出成绩,甚至超过前人。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2

纵览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发现是文化带给我们未来,犹如河水滋润大地,花草见证奇迹;是智慧带给我们新生,犹如春风拂过大地,带给万物生机;是儒学引领我们成长,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令人心旷神怡。儒学,文化灵魂的信仰。

儒学,曾是一个带给人类精神文明的代言词。

当“孔孟之道”、“四书五经”、“仁义礼智”这些字符从远古跳跃到今天,却渐渐黯淡无光,被人遗忘。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儒生留在这个世界上,儒学似乎被遗弃了。对于儒学的信仰少了,对于娱乐的信徒多了。灵魂少了,这个世界就要完结了。儒学,文化灵魂的真正信仰。

想谈儒学,我们就要了解他的前世今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当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继涌出。孔子,出生于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提出:“仁”和“礼”的学说。随着四书五经的形成,孟子、荀子的相继完善,最终形成了儒家学说。至秦朝,“焚书坑儒”带来了儒学的黑暗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于汉武帝时代迎来了光明,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更是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随后的太学建立、科举制的实行,都为儒学注入新活力。儒学,可谓是文化灵魂的珍贵信仰。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容他人践踏。

近代,紧闭的大门被大炮轰开,无数邪恶的生物涌入中国领土,烧杀抢掠,大肆破坏。渐渐的,儒学被忘记了。随着那所谓代表“民主”“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儒学被统治者扔下了悬崖。接着,人们远离了儒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科技成了世界的主宰,环境遭到大范围破坏,人类渐渐忘记了“仁”“礼”之说,而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儒学啊!一代又一代人文化灵魂的信仰,就这样消失了么?不,决不能这样。

尽管儒学的部分内容与我们这个时代不太合拍,但是我们可以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如用心去发掘儒学的新时代内涵,儒学的当代意义。

儒学,文化灵魂的信仰。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春秋时百家争鸣,汉朝时百家中分出了胜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中国数千年的王朝都沿用了儒家学派的教义用以教化民众。数千年来的儒家思想固然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也使中国多次遭到灭顶之灾。

儒家学派讲究忍让和妥协。不到最后关头不会反抗,导致中国多次被外族侵扰,凌辱,践踏。外国占领后民众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反抗侵略。这点在五胡乱华,靖康之难,崖山之役,满清灭明等多次王朝更替中体现。泱泱中华,汉族人所有数量是这些外族的千倍,万倍,十万倍。但敢于反抗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这与儒家提倡反对战争以德服人是分不开的。可你打着和平友好,以德服人的旗子去和别人讲道理,没人会理你。战争中一切的道德都得靠边站。在这点上俄国人宁可火烧家园也不留给敌人的精神相比之下更加值得推崇。

除了上述的“仁”以外儒家的教义中还有大量想法是反人权及带有歧视色彩的。儒家着作《论语·阳货》中写到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把儒家学派歧视妇女的本性暴露无遗。这大大增生了中国百姓心中更多的男权主义色彩。

儒家学说同时又极度蔑视法律的存在。认为法与孝中,孝更为重要。比如说要“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儿子应当在父亲违法后依旧包庇父亲,这一想法完全是无视了法律的存在。儒家思想一味排斥法律规章自以为人们都可以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就是白日做梦!就是在这种思想的作祟下,当今的中国大陆有一大批的人以此为借口,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儒家在被当时各朝各代推广时大量传播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并同时告诉人们,他们学习不是为了报销国家而是为了当官,指挥别人“学而优则仕。”。

最后,儒家思想过分注重等级观念,让人们认为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得反抗或提出异议。这个做法过分压抑了个性,把所有人教育的循规蹈矩。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个做人做事讲效率的团队就是每个公司都想要的理想团队,这就要求团队中各成员之间都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向心力。

一个团队能有这种精神,那么对于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十分有益,也就促使企业在一个激烈且良性竞争的环境里健康发展。孔子一直很重视“人”与“人际关系”,提出要提高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肯定人的价值。现如今,各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基本观点都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

人是公司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只要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工作热情,靠其主动性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永久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公司不断学习儒家思想的精髓,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切实保障其收入和应有的权利,不仅要切实解决员工的工作问题,还要关心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要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成为公司的主人,同时还要选贤任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等。儒家诚信和中庸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相通。诚信是历史上众多儒家先哲圣贤所推崇和追求的道德情操之一,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是每个体内在的修养,而守信则是其外在的各种表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各公司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时刻遵守的戒尺,是公司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公司想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的撑力要依赖于公司的信誉,而信誉往往靠长期诚信的合作获得,只有“诚”才有“信”,只有“诚信”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信誉。

公司良好的声誉、信誉、形象的建立及维护,往往依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只有生产合格的产品、树立健康的经营理念,解放思想,长远打算,才能做到诚信经营,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誉及知名度。如果在经营中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产品假冒伪劣,那么这个公司终将失去信誉,同时也会失去市场。另外儒家讲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中道”,即“适度”,“恰到好处”,凡事过犹不及,要有个度。这对公司高层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公司的管理当中,不仅要注重企业自身的成长,员工新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同时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不守旧不排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宏观方向上,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其效果,既要“适中”又要“达变”的原则,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儒家思想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仁”,儒家思想要求以与人为善,也就是关心和爱护公司员工,有利于协调公司内部员工关系,促进内部和谐稳定。

公司员工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和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说明儒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公司是否具有忧患意识,关系着公司能否应对这种外部竞争的能力,公司要保持旺盛的发展能力,需要将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公司之中。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成就不依赖于谁的认可和肯定,全面否定孔学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孔子传承的是“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躬行”(讷于言,敏于行)等优秀的思想;己之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舍身取义等等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孔子不喜欢劳动的缺点就该大力批判。孔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有问题,理想的社会应该把工人农民等劳力者变成为合理的统治者,而寄生阶层就该接受人民的改造。

解决问题要靠言和行两方面。儒家崇尚仁义礼智的话虽然很好听,哪一句话也不能说错,但如果矛盾来了当政者又处理不了,岂不是让百姓认为是愚弄忽悠么?说一套做一套将把社会拖入虚假败坏的道路。当然这也不怪孔子这位几千年前的老者,说一套做一套是后来的实用主义者为了统治就把儒学改造的结果。宣扬道德的人不是道德败坏的根源,两面派和利用善良的人才是。老实人无法生存,不是道德欺骗的结果,而恰恰是道德得不到贯彻的结果。古代道德文化运用得当是征服天下的利器,运用不当也是自取灭亡的根源。要避免儒学成为道德上的花言巧语或君子灭亡的导火索,大家不能不具备火眼金睛。中国以前批孔是因为它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批孔才能兴起革命,如今不批孔了,证明统治者背离了继续革命的路线,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毛泽东批孔不是否定孔子的圣人地位,而是批判封建主义腐朽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看看那些领导的豪华住宅和办公室,抽的烟喝的酒和坐的车,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成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贵族。

我们可以宣扬“和为贵”、“仁爱”和“中庸”,但这是对人民内部或在朋友之间。我们不能否定对国内外寄生阶层或对敌人的斗争。那些寄生阶层希望劳动人民继承儒教的仁爱精神,如同豺狼希望绵羊继承善良一样,如果搞不清敌我,劳动人民的仁爱会促使自己在豺狼的口味里变得更加鲜美。中庸也应该是在同类里搞折中,如同在红色与橙色之间求平衡,对于白黑之间搞折中就会导致一锅好汤被一颗老鼠屎坏掉。在敌人和恶势力面前不讲原则地搞中庸之道是带给中国人民耻辱的'罪魁祸首。几个日本鬼子押着上百强壮的中国北方男人去处决,这种情况之所以得逞,就是因为中国人中少有敢于冒头斗争的人。中庸本意是让人凡事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人应当不卑不亢、不屈不挠,而某些人的中庸之道变成了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

发扬儒学,就要提防西方肉食动物思维的掠食文化,改造自身温文尔雅的内敛型草食动物思维特征。有必要将儒学的精华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这样中国儒学就如同牛羊长了锋利的角。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好朋友就应该如此,但是对于亡我中华之心不死的西方豺狼,就应该给它们点颜色看看。儒家是中华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必须和其它文化综合运用和继承,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众人捧柴火焰高,否则中国未来可能会出现独木难支的情况。

儒家文化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思想文化,是现今扔在推崇的文化之一。古代文人,孔子一手创办了儒家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儒家文化中写道“约之以礼”“以德服人”等名句,有人曾问道:“这样做的话,会不会连公交都挤不上去?但我觉得,不会。

儒家文化是我们所推崇的,俗话说“用之于民,亲之于民。”儒家文化里的一些道理与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所联系,它规范我们的行为处事,一言一行,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生活中,有人对儒家文化存在着疑问,如果遵守儒家文化里的规则,那么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呢?但我认为不会。还记得儒家文化中“约之以礼”,把自己约束在礼仪之中。礼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化教养,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国家所推崇的文化之一,我们应该去执行,在社会中传递。公交车上亦是如此,做到让儿童,老人,孕妇和有需要的人坐。发出善心,助人为乐,伸出援手,让有需要的人感到社会之爱,感到社会所散发的温暖,以爱来温暖人心。俗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人人做到这样,那么我相信社会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社会中也发生过“约之以礼”的事件。在某报纸中,一幅图片展现在我眼前,图片中是两辆车互不相让,弄得道路堵塞,图二是一辆车先让别的车过,自己再过,道路顺畅。这两张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与他人互不相让时,那么结果便会是两败俱伤,既伤了别人,又伤了自己;但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退让,先礼让另一个人,自己再做要做的事,这样一来,两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形成和谐的画面。有人曾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这么做,那么这个社会是如此安宁和谐啊!

所以说,我支持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更是一个人品德与素质教养的体现!儒家文化虽然高深,但也平易近人。让我们一起学习儒家文化,把文化弘扬出去,同时在社会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传递正能量,让爱温暖人心,让“礼”与我们共存!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3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题记

几万年前,一只猿猴为了吃到高枝上的水果,想出了一个后肢直立,前肢摘果的方法,于是人类开始了直立行走的时代;

几千年前,一个燧发族的年轻人为了经常可以吃到烤熟的肉食,想出了一个钻木取火的方法,于是人类开始了享用熟食的时代;

几百年前,一个年轻的欧洲小伙为了将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想出了一个利用水蒸汽提供动力的办法,于是人类开始了飞速发展的蒸汽时代;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上帝给了动物们有形的翅膀,所以它们只能以此来生存,来娱乐;上帝给了人类思想的翅膀,所以我们可以以此来创造,来生活的多姿多彩。

邓小平发现了自己的这双翅膀,他的思想便飞到了百年后的中国,看到了祖国宏大的未来,看到了母亲美好的蓝图,于是他为中国配上了改革开放的良驹,日驰千里地向未来奔去···

霍金发现了自己的这双翅膀,他的思想便驰骋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听到了宇宙大爆炸的巨响,看到了黑洞无尽的吞噬,于是他为人类配上了《时间简史》这副眼镜,将亿里之外的风光尽收眼底···

万户无疑也发现了自己的这双翅膀,他的思想沉溺于天空蔚蓝的眸子,看到云端的异景,感受到了高空的烈烈风声,于是他为自己绑上了火箭,擎着风筝,在人类航天史上迈出了开山一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即将百天冲刺的高考,不单单是对我们而言,对于父母亲,对于我们的家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同学们,还有一百天的时间了,你还在犹豫什么?放飞你的思想,锁定你的目标,只要你敢想,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切都不是问题。相信思想的力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4

人,或缺乏对自身的认识,或对前路很迷茫,或碍于虚荣,宁愿跟着别人走也不愿意倾听内心的声音,不问自己想要什么,不问别人的选择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就像上面的张丽,效仿别人,结果给自己带来负担。

别人的意见只是你的参考,最终的决策还是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现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不能跟随的。年轻人要避免盲目的从众,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1.认清压力,做你自己。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从众行为是迫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动偏离或违背了群体的规范或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观点或行动时,便会受到指责、批评或孤立,从而使个体感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这便是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是无形的。

然而,对这种群体压力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对这种压力的耐受力不同,从众的程度也不同。我们随时要认清其消极影响,你判断的标准毕竟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多数,它更需要你自己进行思考。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如何做,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如何做。

2.认真思考,追求自己所需要的。

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别人拥有的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任何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去做决定。比如,在选择工作上,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对热门职位盲目追逐,选择大城市、大企业,而不考虑自己的气质、性格、特长,没有对自己进行认真而综合的分析,对于自己要从事哪种职业、去哪里就业,完全随大流。结果很难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

3.发现优势,表现自己。

过度的从众,会导致盲从与怯懦,不敢当众发言、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回避矛盾、逃避困难。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很累,在你生命中有周围的一切,唯独没有你自己。

如果说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那么塑造自己的个性,做自己,对于你走向成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现自己。如果不主动地表现自我,别人可能很难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塑造出一个优秀的自己,避免一味跟别人走,否则,你丧失的将会是良机,而你收获的只有平庸。

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词送给年轻人:不走寻常路!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5

一个人,成熟的自然个体,生存于世间,摆在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立身处世了。在纷繁芜杂的当今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有自己对事物理解的不违背道德伦理的观点和态度。如何能让自己洁身自好、自由坦荡的行走于物欲横流的当代,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正步入社会和成熟年代的青年必须深切体会和完满地意识到的一个基本而首要的问题。

《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任,焉得知?这三句话和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基本是一个意思,至少两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当然,前者比后者出现的时间要早,是否孟母亦是受孔子三句话的影响而有三迁之举?古人做学问,教子训弟,都希望在一个仁德所在,君子云集的地方进行,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影响。

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你居住的地方是个民风浮躁,甚至是赌博成风的庄子,我想大部分人是无法潜心做学问的。周围生活的人群,都是靠挤在繁华街市做生意和小买卖为职业,平时都喜欢为芝麻小事翻脸吵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谐,我想这样的小区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会具备宅心仁厚、谦恭热情的品质的。

强调外因,就是说要立好身处好世,必须有一个好的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颜氏家训、慕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鲍鱼,在古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盐浸渍的鱼,有臭味)颜氏的这几句话,意思比较简单,讲人该选择那类人相处,从另一点上也说明了外因对一个人的影响,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品质会发生变化。

《颜氏家训、涉务》: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专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从这个“士”字里可看出,这句话是写为在朝为官的君子看的。意思是说:士君子处世,可贵的是对事对物有益处,不只是高谈阔论,摆出一副左有雅琴右有经书的样子,以耗费国君给予的俸禄和职位。

我自己是十分喜欢这几句话的。当下的一些做官做职的,且不说那些自身本无文化修养的,那些有文化的官人,最喜欢干最没有文化的事。钱可买通,女人可乐通,酒可醉通。要不,为何说中国做官的腐败无能。就知道在大会上虚谈阔论,没有任何实际凑效的行动。自以为读了几年书,就到处传道授经、提字签名,作为文化官人,忘了自己的职责,不去潜心修学问,不去引导和传播优秀的文明文化。

其实,我觉得真正有心潜力做文学的人是不会走官道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向来是偏颇的。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人行世,自有其乐趣,孟子这里所说的三乐,我觉得有点阿Q意味在里面。一乐里,说到家庭,二乐,说到行世态度,三乐,说到自己的职业。或者说第三乐,才是最为纯粹的快乐吧。而一乐和二乐,是对乐趣理解的深化,如此已是乐趣,那人生就没什么遗憾的地方乐吧!

苏轼《答毕仲举书》: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颜李遗书、颜习斋先生年谱》:君子之处世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

这两段文字,且不去分析人生态度的消极和积极问题。单单以立身处世来论,他们觉得只要生活安稳无病无灾,穿粗衣、吃饱饭就行,不做损害他们之事,甘愿艰苦的劳动,这样就没什么过错了,因此也就满足了。

我想这是最为质朴直白和简单的立身处世的要求吧,但是,往往是最为人所忽视的。我想有了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人生态度,那么出世行事,焉有失败之理?那么人生,焉有虚度和无为之说?

我的新思想作文 篇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他的“仁者爱人”及“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国界和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中华民族则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孔子生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地位及影响、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的先世是殷商的王族。周灭商,殷人受封到宋,转成为诸侯。后在宋国内部变乱中又转为公卿之家。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时,因宋国内**,避居鲁国。从此失去卿位,从贵族下降为士族家庭。孔子即生于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的长官,在孔子出生后不久便去世。孔子幼时家境已经降到一般平民的境地。孔子自称“吾少也贱”,他做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放牧的“乘田”,都是地位低下的小吏。他又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30岁以后,他自觉所学有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于是开始招收门徒,进行教育,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办学的成就使孔子赢得了社会声誉,他开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孔子曾经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并受到了齐景公的接见,回到鲁国后又曾担任司寇。孔子的政治才能在齐鲁“夹谷之会”上得到展现。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步冷淡。孔子便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在周游列国10多年中却备受冷遇,甚至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境地。孔子离开鲁国后,67岁时返回鲁国。以后主要从事教育,至鲁哀公十六年去世。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系旧有政治秩序的礼乐制度也难以为继。在“礼坏乐崩”的大环境中,鲁国比较保守,不但“犹秉周礼”,而且保存的周礼最多,以至有“周礼尽在鲁”之说。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如《诗经》《左传》)中就己有仁字出现,但那时的仁的意思,只有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基本含义。仁真正具有《论语》那样强调的重要性与崇高地位则始于孔子。

孔子谈仁最多,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一共有109处,但在不同的场合,他对仁的解释往往不同,而真正涉及仁的本质意义,即可作为定义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其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是对“仁”原有意义的确认与继承,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仁”这个概念的浅层次定义。

其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里把“孝弟”定义为仁之本,即作为仁的最基本含义,这是孔子对仁的扩展与提升。“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的。

其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仁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泛爱众”要把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社会的博爱。

其四,“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这里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和好处,是“泛爱众”的最高体现。

上面四个关于仁的定义,层次分明,其内涵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递进。这是孔子关于“仁”的最本质含义。

孔子认为实践“仁”的方式有多种,如“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能行五者(指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将这些方式加以概括,提炼,就可以升华成为“忠恕”之道。“忠”是指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想到别人也会有这种想法,因而要尽力帮助别人;“恕”则指自己懒惰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忠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多年来,“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直到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份,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孔子主张“为国之礼”(《先进》),“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礼记·哀公问》。孔子认为礼是治国之本,主张用礼来治国,建立一种“礼制”,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的社会,而孔子所崇尚的礼就是周礼,即周朝的国家及礼仪制度。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一切言行要合于礼,其实质是主张建立如周朝一样的礼仪社会,即“秩序和制度下的社会”。

孔子认为礼的方式是“正名”,“正名”就是用周礼的等级名分把被破坏了的名实关系匡正过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孔子还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行为规范,其意义与实质都在于要恢复、体现和巩固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于礼,用仁来充实礼。这是孔子的创新。关于礼、仁的关系,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这句话的本意是,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人是无法奉行礼乐的。在这里可以看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注重仁和礼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的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中庸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中”,二是“和”。中庸不是调和与折衷,这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这表明孔子并不是无原则的爱,不是谁也不得罪,只知调和折衷的好好先生。中庸的“中”是指“适度”,即“无过”、“无不及”,孔子认为“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因为都不“适度”;中庸的另一个含义是“和”,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不是指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同,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要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和谐,这是中庸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中与和又是相辅相成,彼此相关的,他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孔子很重视中庸思想,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不仅是一种德行,而且也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与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比,中庸之道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论被讨论的,原本是为了调节人际关系,但实质上不仅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实际价值,而且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从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出发,孔子认为要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志向是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之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德才是指具有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德行与才能,培养具有上述弘扬与行道志向和德才的君子或志士,这就是孔子的教育培养目标。

2、关于教育的作用。

《礼记·大学》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积极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3、关于教育的对象。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夷狄,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在等级森严的宗法分封制下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革命勇气与魄力。

为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孔子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以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这四项属军事技能;“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也属于“数”教的内容。由“六艺”可见,孔子的`教学内容己包含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在约25前己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5、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施。

孔子明确提出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的这一思想为儒家后学所继承和发展,并以孔子名义总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过程式的内在联系,这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对我国古代教学曾起过重大的影响。

6、关于教学的方法。

孔子有诸多辉煌创造,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千古流传,至今仍有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7、关于教材建设。

孔子晚年,皓首穷经编订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后被荀子尊敬为“六经”。除《乐》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2000多年的传统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从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一直到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三、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孔子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认真朴素的态度,把思维聚焦于人生的实际问题。他的“仁者爱人”及“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国界和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中华民族则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早在公元1世纪,儒家文化就传播到了越南、日本等地。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

9月28日,在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伴随着首次“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拉开序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了“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二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上,“孔子教育奖”被正批准设立,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1988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提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儒家文化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和的东方品格和释方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必须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在人类文化走向多元化的大潮流中,孔子必将会气宇轩昂的走向世界,儒家文化也必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大放异彩。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我的新思想作文模板】相关推荐
即景小学作文模板

中文课上大家对作文肯定都很熟悉,作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优秀的作文只能是通过不断练习而形成的,那么如何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呢?我强烈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意外初中作文模板12篇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这篇揭示“意外初中作文”内涵的文章。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创作时,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充分把握重点进行描述。这篇文章包含了许多话题,相信您能从中找到您所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