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范文 > 导航 >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优选五篇)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08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优选五篇)。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1)

教学内容:书上4950页的例8例10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4、训练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1、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①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②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2、能够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931806120255580

5505280420232-409

14007600552+00230

2、弄清0在记数中的作用。

(1)出示:18让学生说说1和8各表示的意义。

(2)出示:0让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把18变成108和180,让学生分别说说0在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由乘法口诀导入新课。出示:459让学生说出459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因为5和9相乘等于45,所以459=5。

2、教学例8。

(1)板书出示:05=

(2)提问:谁知道05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5得几就得想哪个数和5相乘得0?因为05=0,所以05=0。

(3)板书出示:02=03=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是怎样想的。

(4)卡片出示:07=09=05=让学生自己,默想,说出结果。

(5)归纳概括。观察05=0、02=0、03=0,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板书)

(6)反馈练习:0128=069=076=

3、教学例9。

(1)板书例9:4082

(2)教师讲算理:列出竖式,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数,除到十位时,提问: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为什么?强调:商十位上的这个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用2再去除个位上的8。边讲边板书。说明:这种题的中间部分可以省略。写出简便写法。

(3)反馈练习:49页的做一做说明:在商的中间该商0的地方写0是起占位作用,而在一个数的前面写,是没有意义的。强调: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

3、教学例10

(1)板书出示:3243=

(2)引导学生明确计算过程,教师板书。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让学生想一想:用3去除十位上的2,不够商1,怎么办?同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边想边说边板书:十位商0以后,怎么算?余下的2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4,合在一起是24,24除以3商几?8写在商的个位。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在这个竖式中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为什么?

(3)总结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观察比较例10与例9,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两道例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而例9是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是0,商0;例10是除到中间一步,不够商1,商0。

(4)提问: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有几种情况?小结: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如果被除数是四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百位不够商1,商0,十位不够商1,也商0。也就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5)反馈练习:50页做一做的1、2题。

三、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三的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3题。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

出示例1

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100x3=300

3、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3

4、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

1/10x3=3/10

5、|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

出示例2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2、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x1/2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略)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31页做一做1、2

板书略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3)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23例3。

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图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将抽象的文字用直观的图示表示出来,是对一类数学问题的提炼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出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学生能够依靠以前学过的有关除法的知识正确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学生对“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含义,再根据图来列算式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虽然正确列出算式,画的图可能与题意不符,有些同学可能对于自己画的图和列的算式之间没有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学生对于题目所表达的含义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开始,让学生先用小圆片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图形与算式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尝试画图列式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

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看图说话列式。

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

,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

,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建立起动作表征,在图形表征、动作表征、语言表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图与题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比较学习做好铺垫。】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 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2.教学例3右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

(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

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

(4)列式解题。

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

(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设计意图:教学例交流、进行思路分析,学生在动作、图形、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订正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

请小组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

师生小结:

(1)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

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设计意图:第1、2题是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编排,第1题,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让学生借助图形进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种情况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完全是文字题,要求学生读题,从语言文字上进行分析,能说明选择算法的依据,提高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

(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本道题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乘法问题和两个除法问题对比编排,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知道其中两个量,能求出第三个量。】

4.出示图(见课件)。

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作为一道开放的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4)

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

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

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

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

练习:360÷9421÷7。

7、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

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

(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除。

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篇5)

教学内容:教材107―108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1―5题.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 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1.填空: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小学数学除法课件(优选五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优选13篇

大家都有不同的个性,我们在很多场合都会看到有个性的句子,个性句子是能够代表自己的一些话,关于个性的文案,哪一句给你的感触最深?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优选13篇》,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期末,本学年,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结...

小学作文优选11篇

作文是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展现内在世界的一种方式。作文写不好,不妨多看看优秀作文学习和借鉴。专门为大家准备的“小学作文”,请将此页保存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以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