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句子 > 范文 > 导航 >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3-02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在实践后我们会产生自己对于事情独有的见解,可以对这个事件做出一个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发现问题的一种方式,我们精选了一些跟“精神文明心得体会”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示请动动手指把它收藏起来!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篇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51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贺信、指示、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篇2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提高两个文明素质为根本,突出抓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工作方式。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十一五”远景目标规划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社会健康发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的有力手段。

一、抓教育,重宣传,营造有利思想环境。

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学习前有准备、有内容,学习中有主题、有调研,学习后有建议、有报告。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每周二集中座谈交流心得。其次,对每位工作人员的教育我们从点滴做起,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建全完善了学习制度,每周二早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央、盛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使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趋深入、经常化。第三,加强对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每位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抓活动,重落实,营造有利人文环境。

我们每年会开展很多活动,确实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还可以针对文明建设,开展文明言行活动,把文明礼貌用语等印发到各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手中,在全局开展“说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文明言行活动,不断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

三、抓创新,重质量,营造有利服务环境。今年我们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政务公开版,设置了政务接待员,健全了职工道德规范,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和公示制,积极开展了为经济建设。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篇3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我们不仅要追求物质的富裕,更要注重内心的丰盈。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参与了许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活动,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人人都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自律的精神状态,整个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我从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父母教导我要诚实守信、友善宽容,这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其他的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逐渐培养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其次,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形成坚固的建筑物,一个团结的社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曾参与过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社区活动,通过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座谈会,可以真正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在这样的活动中,我见证了社区居民从互不认识到相互帮助的转变,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再次,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坚守传统和创新并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爱护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例如,在春节期间,我经常陪伴父母祭拜祖先,和家人一起包饺子,欣赏传统的舞狮表演等。这些传统的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更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都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平台,让人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最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制度保障。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才能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鼓励人们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更能倡导社会和谐和互助精神。同时,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也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和法律教育,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机制,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之,精神文明心得体会让我深刻认识到,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物质的丰盈同等重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守传统并与时俱进,加强制度保障,我们才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心去培育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篇4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明”这一概念的重视也逐渐增加。作为一个概括性的名词,精神文明包含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通过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的研究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精神文明与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以下是我对精神文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文明发展是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转变过程。物质生活的提升确实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和舒适,但真正能够让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的,却是内心的情感世界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只有在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繁荣。

其次,精神文明是个人幸福的保障。一个精神文明的社会是一个人们生活幸福的社会。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同时,心灵的愉悦和内在的契合感是人们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幸福。精神上的富足和心灵的满足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且也是唯一能够给予人们真正幸福感的东西。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思想觉悟和意识形态,守住心灵的家园。

再次,精神文明是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础。一个精神文明的社会是一个治理有序、人心向善的社会。在精神文明的引导下,人们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只有在社会的人们都以道德为准绳,言行得体,才能使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秩序的良性循环。

此外,精神文明是国家繁荣的基石。一个繁荣的国家必须有高尚的精神境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只有建设一个精神文明的国家,人们才会树立起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形成仁爱、守法、奋发向上的国民意识。这样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和引领潮流。

最后,精神文明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道德观念。只有通过自我学习和教育的不断提升,我们才能够成长为真正有思想、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同时,个人的成长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共同进步。一个强调精神文明的社会,会为每个人提供成长的机会和良好的环境,使人们的每一次奋斗都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之,精神文明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但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的保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观念,积极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 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紧扣转型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主线,确立了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方向,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四个伟大”的四梁八柱,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要方略和顶层设计。

1.精神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1978年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确方向,但受实践和时代的局限,其内涵还不够科学全面完善。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当“四个现代化”成为时代强音和一个鲜明时代符号的时候,我们党就已经开始认识到“四个现代化”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1979年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四个现代化”虽然字面上包含了四个方面,但其内涵实质上就是单一的以物质文明为取向的一维现代化。

 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手抓”思想,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目标等,形成了科学完备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的二维逻辑框架,相对于“四个现代化”的单一的物质文明取向的现代化概念,是一个重大进步。

 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使用过,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文明体系作过经典阐释,从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与法律)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构建了分析框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就够了,因为“精神文明”已经包含了政治领域,没有必要把“政治文明”单独提出来。实际上,精神文明并不能完全涵盖或替代政治文明。这是因为,政治文明既有价值形态,也有制度形态。如果说其价值形态基本可以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的话,那么其制度形态则很难由精神文明来涵盖。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把“社会建设”写入报告之中,并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一理论概括,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由此也完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臻完善。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它实现了从“一维”到“五维”量的增加,关键是对“中国道路”进行了质的规定,要义就在于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正式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范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贵在统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和大逻辑。“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精神文明建设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会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时,他们感慨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呢?的确,中国有13亿人口,治理不易,切忌“盲人摸象”。避免“盲人摸象”,关键是要以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新时代谋篇布局,砥砺奋进,形成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配套的、总揽全局的战略抓手。在此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运而生。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要看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际上是抓住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动力、保障、领导这四根支柱,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平衡了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国家建设与党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不同领域,综合了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当前与长远、应然与实然各个层面,构成了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总纲。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弄清“四个全面”内部各个“全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了解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是对“四个全面”内在逻辑关系的阐述,概括地说就是“一个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轮子,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带动两翼、拉动两轮的关键所在。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首先,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战略目标,现阶段所有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不能有任何偏离;其次,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释放改革的动力,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第三,切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使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更加匹配,从而化解政治风险,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最后,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关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样,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整体,必须加以协调推进。离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就失去方向;离开了改革创新的动力,发展会面临阻碍;离开了法治环境的保障,发展将陷入混乱;离开了从严治党,发展的领导力会遭遇动摇。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义就在于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要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虽然字面上并没有直接讲精神文明,但每一个“全面”里面都包含着精神文明的因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就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时就强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这些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也包含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此同时,《决定》还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部分,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任务和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其中同样包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讲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很显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时,明确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

3.精神文明建设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展开,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

从阶段性目标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上达到全面小康,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也达到全面小康。这就需要首先讲物质变精神,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向同行,通过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带动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实现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全面小康。同时还要讲精神变物质,讲精神、精神文明的反作用,努力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势、长项,发挥精神对物质的强大推动和保障作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思想道德以及教育科学文化的有力支撑。

从战略举措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向全面深化改革寻求持续强劲的发展动力。这就需要从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上顺应全面改革要求,着力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的工作,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改革。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自身改革创新,从而获得精神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和旺盛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向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寻求坚实巩固的制度支撑。这就需要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同时还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向全面从严治党寻求战略保证。这就需要以党政政风引领民风社风,为进一步改善民风社风作出垂范表率、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党内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上下力气,在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力气,以党员文明素质和全党文明程度的提高,来带动和促进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精神文明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红船精神心得体会(经典十二篇)

栏目小编为您推荐的“红船精神心得体会”或许能够帮助您打开新的视野。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会,此时我们动笔可以写出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写作要注意的条条框框有很多,但写的时候,一定要专心注意。请把此页面收藏下次再来访问会更简单!...

2024贷款心得体会

在对某一事物有了全新的认知时,可以通过动笔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具象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目标和方向,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所得。要写出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可以先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或案例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