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12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1
蒂莉阿姨说的那句话:“是啊,我现在就只有我的大卫了。”让我很感动,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的阿姨和他那变化莫测的魔法箱,带给了大卫爱。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蒂莉阿姨。她是继大卫之后,作者用的笔墨最多的一个人物。从字里行间,我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爱,蒂莉阿姨对大卫的爱。正因为她爱他,所以每时每刻的'陪伴着他;因为他爱她,所以接受了老师的邀请,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此时此刻,她仿佛活了一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带给了我爱。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2
《爱的教育》中《巴杜亚的爱国少年》写得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起航,这艘轮船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他已经两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衣服也破旧的不成样子了。有三个人追问他的身世,他们很同情他,一半出于酒后起兴,一半出于同情,把一些钱给了他,另几个听见他故事的女人故作大方,把钱“叮叮咚咚”地扔在桌上说:“给你。”那少年得到钱后,回到床铺拉下床幔,冰着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欢喜的笑容,他盘算着:这些钱可以买些好吃的,一饱两年来的饥饿,再为自己买一件衣裳,还可以给一些钱给父母,可以使他们对自己和善些。对于他来说,这可是一笔财产!
可是,那三个游客边喝酒边聊天,他们说起了意大利,一个说意大利火车条件不好,一个说旅馆不好,他们越谈越起劲,简直把意大利说成一无是处了!“愚昧的国民!”“龌龊的国民!”“强——”第三个刚要说强盗,钱就像冰雹般地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噼哩叭啦地滚落在桌子和地板上,三人大怒,暴跳如雷,抬头看时,又有一大把钱打在他们的脸上,“拿回去!”少年从床幔后探出头,轻蔑地说“你们污染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区区几句话就能体现出少年的爱国之情!他明明饿两年了,衣衫褴褛,还因为别人侮辱了他的祖国就将一笔财产抛弃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个巴杜亚少年他爱国,他才能做出这种坚强的'决定!他爱国,他抛弃了美食的诱惑;他爱国,他抛弃了新衣的诱惑;他爱国,他抛弃了那份长久未得的温暖!
我们应该学习他爱国的精神!做一个爱中华民族的中国人!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3
《笑猫日记之一头灵魂出窍的猪》讲述了:黑旋风能像马一样奔跑,像牛一样拉车,像马小跳一样溜冰、玩滑板,像人一样思考问题,像鸟一样飞翔,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立定弹跳、在空中旋转三个360度……这是一头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猪——这是一头很坚强的猪,因为他在地震后的废墟里熬过了七天七夜,从三百多斤瘦到了一百多斤,终于从石缝中爬了出来。这是一头勇敢的猪,为了生存,他敢于在乱石丛中从山上滚到山下,去吃“大红大紫”的葡萄。为了救八头小猪,他敢于从山顶往下跳。为了挑战生命极限,他敢于从悬崖上跳下,开始激情漂流。这是一头乐于助人的猪,因为他帮一头黑色的怀孕的.母猪,生下了小猪。这不是一头真正的猪,而是具有人类性格、智慧和品位的猪,也是一头灵魂出窍的猪,外形是猪,而灵魂却是人的灵魂。
读了这本书,我很佩服黑旋风,它的智商简直比珠穆朗玛峰高。它什么的会,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要向黑旋风一样,爱动脑筋,遇事要多想办法,尽可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4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被幸福包裹着,这是苦难辉煌换来的美好今天。在今天,我们歌颂、我们回顾的同时,目的只有一个:着眼于未来!
一般读历史都会觉得枯燥乏味,金一南先生为你写一本好读的历史,带你一同解读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用大的视角来解读,使你轻松细致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给你幸福生活中增添一点反向的思考。
读历史,喜欢读国内的作家、作者写的书。这么说是,因前阶段读了尼尔弗格森的《文明》,也写到国内的历史,解读上总是觉得有出入,不能与本土作家一概而论,达不到严丝合缝的境界。历史大家都清楚,但是解读的方式不同,就有了距离。读金一南先生的《浴血荣光》是一种享受,洋洋洒洒厚重的一本书,读起来再轻松不过了。
书中写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的命运沉浮,自然离不开这些领袖人物和历史事件。文章可以独立成篇,又连贯地把历史事件一一写清。由中共“一大” 13位代表折射党的命运艰难开始,直到胜利。这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令你钦佩的是:磨难中增长起来的都是智慧,哪怕是用枪杆子制裁,那也是反击的'智慧,就是这智慧带领着中国走向了胜利。
试图改变中国命运,走一条自己的独特道路,想使中国共产党独立于共产国际的三位领袖人物的陈独秀和李立三都没有走成。陈独秀不愿意俯首听命,这位理想主义者,个性极强又喜形于色,豪气的行动派,行侠仗义的那类人。刚烈的性格,最终还是因经济受制于人,服从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决定,没能使他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
来之不易的今天,在安逸生活中不该忘却,是他们的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国家独立、自由与富强。就让那些可鄙的人物,静静地躺在历史中,永远地逝去。让那些浴血荣光的领袖们在人们心中永存。在祥和的今天,更要懂得如何珍爱我们的家园和继续发扬与捍卫领袖们打下的江山。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5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就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坚挺,我们的炎黄子孙才在灾难到来时更加坚强。他们永远都压不倒,折不弯,打不败,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中国人!
看了《长征路上的故事》后,我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红军战士一路上竟然就那么点干粮,吃完了,只好啃树皮,挖野菜,把皮带煮一煮就吃。然后还要翻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上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此时的战士们体力透支,究竟他们凭的是什么在打仗啊?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爱国情怀和一种精神,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些勇士们为了让我们有幸福的生活,一个新中国,而承担了这一切责任。他们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儿女,有自己的父母。可这些战士们竟能勇往直前地上战场与敌人厮杀,这真的很可贵!就算他们战死在沙场上,那也虽死犹荣,因为他们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牺牲的,值得我们尊敬!
在长征的路上还有许多的'艰辛,他们几乎饿的都要走不动了,可是精神战胜了肉体,他们挺过去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他们也都挺过去了。一切一切的苦,他们也都挨过来了。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一定要胜利。”这样朴素的话语。正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信仰陪伴着他们走过来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信仰啊!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挖野菜,喝雪水。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不顾一切,与敌人对抗。正是这个信仰使他们为国捐躯也无怨无悔。不过也正是这个信仰,给予了他们光明与正义!
中国的战士们就是有这样的一股劲儿,一股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劲儿。这股劲儿是那些侵略者所不能蔑视的,他们反到会为此而对我们中国的战士肃然起敬。抛头颅,洒热血算得了什么!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是用灵魂来打仗的!在长征路上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继续支撑下去。还有哪个民族是这样的呢?要不是这样,我们能抵抗住那么多的侵略者吗?阻止他们的野心?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他预示着不管中华民族有多少风风雨雨,我们民族的威严都不会扫地,我们祖国永远都会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巍然屹立。哪怕闪电雷鸣,狂风暴雨都不会动摇,就像是那积极向上团结紧凑的白杨树那样坚定不移!
八年,八年呀!这场八年战争的胜利,容易吗?因为这场战役,战士们受了多少苦多少罪,死伤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啊!没有理由不胜利的,真的没有理由!
一轮明月,见证了沧海桑田的时过境迁,见证了西风古道上的时事沧桑。一轮明月,照遍了大江南北的喜怒哀乐;看遍了古今中外的悲欢离合。随着岁月的扭转与变迁,长征路上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他换来的是我们太多的享受不该享受的幸福;太少的承担应该承担的痛苦。我们必须得向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们华夏儿女所受的一切痛苦。
忘却苦难,苦难就会重扣国门;不思未来,未来就会弃我们而去!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6
看完詹天佑的课文,我很感动。
本文描述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主持京张铁路的故事。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这篇文章感动了我,“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确,不要粗心大意。”也许这种说法不应该来自工程师。”我觉得詹天佑是一个认真细致的人。这两个字特别感动我。在我的生活中,我几乎总是要求自己。比如我在做作业,妈妈问我怎么做,我说差不多。其实我有很多问题没写。考试的时候,妈妈问我考得怎么样。其实我只考了80多分。因为我经常把它当作我的口头舌头,所以我从来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詹天佑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所以我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
另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情是,“他总是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否则它不仅会让外国人嘲笑,还会让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我觉得詹天佑有一颗爱国的心。当时,国内外的情况非常糟糕。当时,清政府提出了建设计划,一些帝国主义者出来阻止它。他们都想争夺建设这条路的权利,想进入一个控制中国北部的部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任何人,事情争执了很久都得不出结论。他们最终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清政府使用自己的工程师,他们就不会再问了。他们认为这样的威胁,铁路不能开工,最终不得不求助。面对如此大的困难,詹天佑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的.利益。这就是我想到的。虽然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但我们怎么能像詹天佑一样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科技知识,用知识报答祖国。
不知道《詹天佑》这篇文章读了多少遍,但詹天佑的思想高贵品质还是留在我们心中。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7
“两万五千里长征”,我想这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吧,我也不例外,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到长征的艰辛和漫长。当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以后,我对长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发现,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多么的穷困潦倒、艰苦卓绝……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在长征途中,红军们共爬了18天山脉,且其中有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这对我们常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和科学技术来维持生命也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当时了,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还要穿越一个个荒无人迹的地方,完全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极限。在雪地上,一旦坐下休息,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在草地中,一旦迷失了方向、跟散了队伍,可能就要长眠于草地下;在荒野上,一旦踩进了泥潭,若没有人来救你,你就会被深深地陷进去……
在长征中,战争,也是必定会发生的。而当红军们遇到了敌人的攻击,幸运的,逃脱出去或打赢敌军,缴获了敌方的粮食和兵器,获得“丰收”。如果运气不好,则会被敌方打得落花流水,不过有我们能干智慧的长官们领导着和坚强拼搏的战士们为国战斗着,红军总是能顺利成功的取得胜利。
长征的一路上是艰苦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物质资源的缺乏,无一不让人痛苦。为了生存,红军们在饥饿之极的情况下,啃树根、吃草皮,连皮带都拿来煮着吃,你认为人到了什么情况下连皮带都会煮着吃呢?在爬雪山的时候,战士们没有厚实的衣服穿,但是又不能坐下来取暖,最后只有把毛毯拿出来披在身上保暖,真能用艰苦到了极点来形容红军当时的情况。
在长征的那段时间,中国是很穷困落伍的,一件衣服补了又穿,穿了又补,很多战士和领导及的人物,长征两年都穿同一件衣服或同一条裤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都舍不得把这些破破旧旧的衣衫扔掉,要是现在,拿这些衣服来擦地人们都不要,可是对当时的战士们来说,这些破烂的衣裳却能防寒,给他们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暖。
但是,中国红军们能坚强勇敢的.走完漫漫长征,这都是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力所促成的,要是他们没有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要是他们没有对胜利的曙光怀有向往,他们是绝对不会勇敢地走下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旅途。所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追求理想与光明的精神象征,它会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要是没有长征,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祖先为中国、为人民所付出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虽然不能跟那些战士们一样为祖国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8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透露着詹天佑满腔爱国的情怀,引人入胜的字句铿锵有力,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怀又怎能用言语表达呢?
1905清上级部门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他不顾外国人的冷嘲热讽毅然接受了任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用任何一个外国工程师值得我们敬佩,但看看我们,不会做的作业只要有人帮忙,有答案抄就乐得不得了,明知不好但却偏要。
詹天佑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凿开居庸关隧道时,山顶的泉水留了下来泥土成了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抬水。他白天去考察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让那些外国工程师嘲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轻心。”詹天佑前辈这种精神怎能不使我们敬佩呢?
詹天佑前辈不允许“大概”“差不多”这类词语出自工作人员之口,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再想一想,如果我们都像詹天佑前辈那样事事都为祖国,处处为朋友做事细致周密的话,那么还会出现少写一个小数点,粗心做错题目的事情出现吗?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这是詹天佑抱病时说的一句话,我们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临死前都对祖国有着不变的情怀,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持不懈勇于实践,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为中国有詹天佑这样的工程师而感到骄傲!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9
读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我就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由于刻苦学习,年轻的钱学森爷爷就被美国聘为终身教授,被誉为:“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一切待遇应有尽有。虽然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但是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位每时每刻思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关不力量。”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但是美国不准他回国,并将他逮捕关押。但是他并没有屈服,后来在中国政府的协助下,被美方扣留并坚持斗争了五年的钱学森爷爷终于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爷爷是多么爱国呀!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祖国。并一头扎进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呕心沥血,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国的“导弹之父”。这种爱国精神真是让我感动不已。
看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以后,我觉得钱学森爷爷很了不起,因为钱学森爷爷心里始终想着祖国,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我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每当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时候,每当我国的宇宙飞船飞上太空的时候……我都会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爱国精神,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后我们也要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读了《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这个故事。
我觉得最感动、最惊人的地方是:一只绒鸭刚刚出生。因为绒鸭住的地方很冷,如果没有被子的话小绒鸭就会冻死。父亲就去找被子,可是找不到,就从自己身上拔毛。它的妻子仿佛也心领神会,争着要拔自己身上的绒毛。但它们谁也争不过谁,谁也劝不过谁。到后来,小绒鸭的父亲每拔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小绒鸭的母亲也要拔下一根自己身上的绒毛……它们你拽一根,我扯一根,一根一根地比着、争着往下拽。父亲全身的绒毛被拽光了,全身成了光秃秃一片;母亲也仍然不愿停止,直到跩光自己身上的绒毛,同样成了光秃秃一片……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想是: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父母的爱是强大的。就像文章中的绒鸭爸爸、绒鸭妈妈,它们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拔毛帮小绒鸭筑被,那也是一个例子。看!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啊!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形象地写出了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艰辛与红军的乐观、英勇无畏等精神!
还记得毛主席那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而这漫漫征途就是那最长的一行;红军战士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乐章!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将我带到了那个令人感到心酸的时期: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G15.Com 工作总结之家)
漫长的征途,红军面对着白雪皑皑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毫无畏惧,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韧劲,一路上披荆斩棘,为部队开创了一条条前进的道路。在过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因为寒冷而被冻死在雪山里;在过草地时又有多少战士因为饥俄而永远倒在了草地上······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士们因为饥俄而倒在草地上便杀掉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骡子的故事。但这一点点的食物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会有很多战士倒在草地上永远爬不起来,活着的战士只能忍痛让死去的.战友留在这草地上,带着他们的希望继续前进。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深的被红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现在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才不枉红军战士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的付出!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己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爱国故事读后感 篇12
思想方面。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因为思想这东西不是面包。硬塞在嘴里吃了就是你的。思想这东西像接吻。要自己去领悟。只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有点禁。但是我推广这样的内容。中国喊性解放也喊好几年了。但是中国就是嘴里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下面却不喜欢戴套。
光荣日读后感本以为喜欢韩寒的都是我们80年代的人,没想到90年后的侄子也看,但是我没有问他是否喜欢韩寒因为我们两个不是很熟,没怎么说过话。只是看到韩寒的《光荣日》摆在他的书桌上,所以,我就拿来一读。
要说的第一点是,这本书不适合90年代的人看。因为我觉得有些内容不适宜他们看,他们还没有足够大,来接受书中的内容和行为处事。我觉得对他们来说,这会有点不能理解,因为他们还是读书的年纪,而书中讲述的是一帮大学生踏出大学校门后的事情,而有些情节也不适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
但是,也许是我思想太保守,也许我的侄子他们这个年级的高中生会笑话我这种人已经落伍,也许我们现在已经足够的.早熟。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第二点:麦大麦的感觉很像韩寒在写自己,当然不是他的行为,而是他的思想。
第三点:语言还是比较诙谐犀利,很有韩寒的味道。前面内容很吸引我,但后面就差强人意了。因为看到最后,我脑子里一直有一种声音:“韩寒想表达什么思想?”我比较迷惑。也许是我水平不够高,没有到达韩寒的境界。
突然想起郭敬明加入作协了,这很搞笑。如果说郭敬明的前期作品还写的不错的话,当然,不错的部分原因在于抄袭,哈哈!但是,《悲伤逆流成河》绝对是个不怎么样的作品。我质疑,他凭什么,走入了作协?